K3写字出界少少被圈错 学者斥:打击自信
教育局最新课程指引建议K1不应写字,小一亦不应默测。然而未知指引日后推行情况如何,有家长再分享,有幼儿字体端正,惟线条出界被圈错。学者指,圈错会令幼童对学习失去信心,质疑学习究竟以字词为本抑或以人为本。
只有4岁多的幼童,本应愉快学习,惟家长在网上分享就读K2的子女,已要隔星期在评估中默写词语,而且字词笔划多达十数笔,包括“食物”、“木箱”,然而从图片可见,因幼童不懂作答,留空白,结果由老师红笔写答案,幼儿再用铅笔写答案。
幼童在评估中情况未算理想,5分满分的评估只得0分,家长不禁慨叹“一方面唔想强迫一个4岁半的小朋友日日练字,但当见到咁嘅成绩,又会反问自己点解唔同佢练下字,好矛盾。”
香港教育大学幼儿教育学系助理教授林俊彬指,基本上不建议幼童默书,他指K2学生亦要靠生活经验学习,而且亦要长时间浸淫,并非只透过默书可以迫令幼童学有所成;“其实只要佢哋对一件事有兴趣,学习任何嘢都无问题,见过有幼稚园生可以写出不同地铁站名,就如西营盘亦可写,只因有兴趣”;然而如今“默无所成”,而且K2生面对0分,即使家长不介意,学童信心亦会受打击。
他又指,幼童发展能力各不相同,不适宜评估,“以分数评估,令所有人困在同一空间及标准内,只作统一比较”,而且教新字亦要活动学习,“木箱喺边?入面放咗咩?佢哋玩过,先至会有印象、有兴趣再学。”
幼童学习压力大,有K3家长指幼儿写字端正,惟字词稍为出界,已被老师用红笔圈错,认为不合理,打击幼儿学习信心。
稍一出界被圈错,香港教育大学幼儿教育学系助理教授林俊彬斥情况打击幼童学习自信,“穿唔穿头其实唔影响个字嘅理解”,相反应教授对字词的认识,“其实佢哋大小肌肉发展未成熟,即使佢明白不可以出界,但要控制笔划停在指定一点,亦有困难”,他质疑“究竟老师教写字,系以人为本,抑或以字为本!”他指,幼童学字,重在对字词部件掌握清晰,以该份功课为例,老师要着重在“贝”字说故事,让幼童了解其由来、了解文字的特点。
香港非牟利幼稚园联会主席郭楚翘指,写字出界被圈,老师或出于提醒的意向,始终笔划太细,要让家长留意,认为家长无需太紧张。
;至于评估默测字词,她认为情况并不合适,“有好多不同方法让小朋友识字,而且要由浅入深”,面对被评零分,她建议家长应到校了解情况,是否学校教学法不合适,抑或幼童面对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