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25周年|房策“活字典”看尽楼市兴衰:政府系灾难幕后黑手

撰文: 林颖娴
出版:更新:

“上楼难”的哀歌由回归前便奏起,回归25年,本港楼市亦一同走过四份一世纪,历经大起大落后一直攀上“高处未算高”的境界,一般家庭的公屋轮候时间更已升至逾6年。作为香港房屋政策的“活字典”、回归前便担任房委会委员的公屋联会会长王坤,看尽楼市兴衰,慨叹“房屋问题我觉得系阴魂不散”,直指是引致社会惨剧的根源。
他直言政府是房屋灾难的“幕后黑手”,不仅轻视房屋政策的问题,更亲手打烂公屋“三年上楼”承诺:“为咗托住个市,系牺牲咗好多基层上楼权益!”他直斥政府近年的房策新招仅为“虚言”,亦直指候任特首李家超未有明确招数“拆弹”,认为香港房屋问题令中央未能放心要“打开口牌”,迫令新一届政府解决基层的住屋困境。

+2

卸任逾10年、去年才重掌公屋联会会长一职的王坤,回归前已出任房委会委员,及后在2018的“土地大辩论”中被委任土地供应专责小组成员,回归25年间看尽本港楼市风浪,他不禁慨叹:“房屋问题我觉得系阴魂不散、挥之不去,其实几十年嚟,97前后到而家为止,都系一个老大难问题…”

曾住板间房 已庆幸栖身之所

出身基层的王坤,小时候已瑟缩板间房,连独立厕所亦欠奉,但他形容自己有栖身之所已是“小确幸”。他忆述回归前曾接获单身女子求助,称惨遭迫迁却上楼无期,欲跳楼自杀。这种个案对他而言只是社会的冰山一角,因为“上楼难”衍生出一连串社会惨剧,25年过去,港人要“有瓦遮头”似乎可用“没有最难、只有更难”总结。

受惠首任行政长官董建华的“八万五建屋计划”,一般家庭公屋轮候时间由1998年的6.6年跌至2005年的1.8年“谷底”,惟“八万五”推出一年后便“唔提就唔存在”,其后为楼市止泻更停建居屋、减少公屋供应等,恶果却是过去十年公屋轮候时间不断攀升,今年首季更升穿6年大关,直迫回归时的高位。

在王坤眼中,楼市不断升温的幕后黑手,就是把解决房屋问题挂在口边的政府本身,更直斥政府“说一套做一套”,将利益倾斜至地产商,“(政府)为咗托住个市,系牺牲咗好多基层上楼权益!”令他更气愤难平的是,公屋三年上楼由施政承诺变成空谈,沦为“长远目标”,连时间表、路线图亦欠奉。

王坤指在土地大辩论时,土地专责小组完成五个月咨询后,特首林郑月娥邀请到礼宾府开会,惟对方却当房屋问题“冇到”,令他气愤难平。(卢翊铭摄)

他忆述在土地大辩论时,土地专责小组完成五个月咨询后,特首林郑月娥邀请到礼宾府开会,惟对方却当房屋问题“冇到”,“我都未坐低佢就讲喇:‘今日重点,大家讲下土地政策得喇,房屋政策问题我哋政府已经搞掂晒,系冇问题。’哗!我嬲到成个人弹起身,有冇搞错?”

王坤直言,公屋的真实轮候数字,肯定远超房署公布的6.1年,因为房委会除了在一般家庭剔除单身人士外,更推出“预先编配”单位,但最长可达9个月才获派锁匙上楼,他直言“揾笨”。

房屋的种种问题,连他这名年届七旬的“房策老鬼”亦深受住屋之苦。王坤在1997年“摸顶”购入将军澳居屋广明苑,曾为楼奴的他,却无法令儿子置业。其子近年诞下两名孙儿后却无力买私楼,过去十年都抽不到居屋,现时一家六口挤在其500呎单位,其家庭经历如同社会的写照,市民更被迫愈住愈细,连居屋也出现“㓥盘”。

香港政府再次换届,王坤认为楼市的良药,可能是回归时期的房屋署署长苗学礼提出的“旋转门理论”,透过“夹屋”、租置屋邨等计划,协助居于公屋及合资格市民置业,加快公屋单位流转。

运房局局长陈帆三番四次提到,已找到350公顷土地去满足公营房屋需求,看似是“转角”的曙光?王坤却指政府过往已不断“笃数”,到底未来土地供应是否能及时“应市”仍是个大问号:“佢揾齐咗,唔等于有现成嘅熟地㖞!”

他续指,即将上任特首的李家超,政纲只字不提“三年上楼”承诺,“大佬,你任内𠮶五年,我相信佢做唔到,睇供应都知道,但起码你有目标得唔得啊?你长远啲十年目标做唔做得到三年上到楼承诺呢,总之定出一个时间表、路线图、细节图。”

王坤只对中央打“开口牌”有信心,“我觉得有少少安慰就系,中央出咗手,又或者出口啦,定个目标就系,你要消灭㓥房、板间房,即系包括中央嚟讲都觉得,如果单靠个特首,或者佢嘅管治团队所谓去定一个长远目标呢,都唔够坚实,所以有啲野嚟讲,阿爷亲自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