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25周年|禽流感到新冠 面对五场疫症 许树昌提对付病毒三宝

撰文: 黄煦致
出版:更新:

香港回归25载,从1997年的禽流感,到持续逾两年半的新冠疫情,第五波更夺去逾9000人的性命。计及2003年沙士,2009年猪流感及2015年中东呼吸综合症,市民曾面对五场大型疫症的威胁。
行医37年的政府专家顾问、中大呼吸系统科讲座教授许树昌,回归以来多次走在抗疫最前线,总结经验,他坦言病毒无分国界,新病毒一出现就会四散,要如何应对,做好准备?他却说:“要到时煮到埋嚟先知点处理”,故本港虽一直有完善医疗系统及服务,但能否应付下个疫情来袭,他认为仍属未知数。一旦是威力强劲的全新病毒,更是全世界都难以应付。他又提出对付病毒三宝:“第一要知道是什么病毒,第二是要找到测试剂,第三要有好的药物治疗。”

▼2月15日 多间医院急症室爆棚 部份病人安置在空地▼

+8

基因排序方知禽流感 政府下令杀鸡止爆发

97年回归后,香港公布全球首例人类感染H5N1禽流感病毒。香港科学家连同多国进行基因排序找出病毒源头后,立即发出“杀鸡令”,三日内扑杀全港共130万只活家禽,截断播毒源头。许许树昌形容当时政府做法果断,成功阻止疫情爆发,重申要知道原因才可控制到疫情。

97年回归后,香港公布全球首例人类感染H5N1禽流感病毒。(资料图片/卢翊铭摄)

沙士如摸黑而行 医院缺条件应对

对于许树昌而言,2003年沙士为最难打的一仗。沙士初时在港爆发时,完全不知其病毒为何。当时香港的医院并无负压病房,大部份都是大房,只用布帘分隔病床。他指,政府是在2005年才透过改造通风系统,将普通病房改成负压病房。

对于许树昌而言,2003年沙士为最难打的一仗。(欧嘉乐摄)

加上当时缺乏有效对抗沙士的药物,仅用利巴韦林、蛋白酶抑制剂及类固醇治疗病人,成效不佳。由于治疗时间相对长,更有14%病人甚至因为使用过量类固醇而导致骨枯。

他直言,当时香港根本没有条件应对“咁劲嘅沙士病毒”,医院设施远不及目前,并认为就算面对现时棘手的新冠病毒,亦比沙士有更好条件处理病人。

未掌握猪流感 一宗个案即封酒店无可厚非

2009年本港输入一宗H1N1猪流感病毒,为亚洲首宗确诊病例。政府当时立即封闭病人曾入住的湾仔维景酒店7天,所有旅客及员工均须强制隔离。此举震惊全港,曾被批匪夷所思,及后更有商务客向政府索偿。

2009年本港输入一宗H1N1猪流感病毒,为亚洲首宗确诊病例。(资料图片/陈嘉元摄)

许树昌认为政府对新病毒掌握有限,出现一宗病例应更谨慎处理。不过,猪流感是一种较弱的病,患者就算染疫,只要早断症,就可及早处方,并以特敏福治疗。加上疫苗厂商也迅速研发包含类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季节性流感疫苗,故不担心重蹈沙士噩梦。

难接触感染源 中东呼吸综合症以本地零个案告终

2015年南韩爆发中东呼吸综合症,当时有韩籍人士抵港后确诊,幸而本港最终守全防线,以零本地个案告终。许树昌分析,由于中东呼吸综合症的中介宿主为骆驼,患者通常都是透过接触骆驼染病,惟香港没有此动物,加上来往中东及香港的航线并不频密,染疫机率大减。中东呼吸综合症的死亡率虽达到35%,但病毒的即时传播率低于1。故自2012年出现疫症至今,全球仅有约2,500个案。

Omicron大爆发 医疗系统一度崩溃

新冠肺炎至今造成逾122万人染疫,逾9,300人死亡。许树昌指出,新冠病毒刚开始以原始病毒出现,本身传播力不强。当时以为本港医疗设施能足够应付此疫症,惟未料遇到传染力极高的Omicron,本港早期没有药物可减低入院及死亡风险,令医疗系统一度崩溃。

▼3月9日 伊利沙伯医院转移院内非新冠病人▼

+6

不过他直言“𠵱家睇返转头就容易讲,其实病毒未杀到入嚟,好难做预计同做定咁多嘢。”他举例沙士一疫后,公立医院的负压病床大增至逾1,000张。以人口比例计算,没有一个城市会比香港有更多的负气压病床,但第五波来袭,医院病床仍远远不够。他坦言病毒无分国界,新病毒一出现就会四散,“要到时煮到埋嚟先知点处理。”

至于能否足以应付下个疫情,许树昌也说难有定论,需视乎是甚么样的疫情,万一是威力强劲的全新病毒,则不单是香港,全世界都难以应付。他指对付病毒三宝:“第一要知道是什么病毒,第二是要找到测试剂,第三要有好的药物治疗。”

▼许树昌专访▼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