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将设全港首个生蚝孵化场 最快七月试业 料年产200万只蚝苗

撰文: 劳敏仪
出版:更新:

近年流浮山及后海湾周边水域受到由气候变化引起的温度和盐度季节性变化、海岸改造、环境污染及新型病原体严重打击,生蚝在夏季及冬季大规模地死亡,死亡率高达八成。为提高本港生蚝产业可持续发展性,有大学联同本地生蚝业设立全港首个生蚝孵化场,最快今年七月起试业,生产三种本地生蚝品种的蚝苗,预计每年可生产约一万串蚝苗,明年夏季将全面生产,并会将技术供生蚝养殖者采用。

香港大学生物科学学院和太古海洋科学研究所的海洋科学家,联同本地生蚝业界,成立香港蚝孵化场及创新科技研究所,旨在与生蚝养殖者和业内人士开发创新孵化技术,以提供优质蚝苗及提高沿海水产养殖的可持续性,恢复华南和本港的生态资源。

港大校内将设生蚝孵化场

该项目获得渔护署渔业持续发展基金的528万元资助,以及李锦记有限公司捐出300万元作研究资金。港大将在校内设立生蚝孵化场,设有藻类养殖区、幼虫养殖区,以及研究蚝肉品质和食品安全指数的化学实验室区域。蚝苗长成后,将移至位于鹤咀海岸保护区的太古海洋科学研究所进行数周监测,直至蚝苗生长稳定后,才供应给养殖者。

港⼤⽣物科学学院和太古海洋科学研究所华俊博⼠表⽰,⾹港蚝孵化场及创新科技研究所不仅是为了⽣产蚝苗⽽设,也是⼀个研究、教育和知识交流的平台。(港大提供)

生产三种本地蚝苗 技术2024年供生蚝养殖者采用

孵化场将生产三种本地生蚝品种的蚝苗,包括香港牡蛎、近江牡蛎及葡萄牙牡蛎,预计每年可生产约一万串蚝苗,每串约附有200只蚝苗,最快今年夏季试业,明年夏季全面生产,而技术有望在2024年供生蚝养殖者采用。

港蚝孵化场及创新科技研究所发起人、港大生物科学学院和太古海洋科学研究所华俊博士希望,这个生蚝孵化场能促进跨学科研究,使零碳排放的生蚝养殖业更现代化,亦会运用大数据和机器学习工具,培育出高品质的的蚝苗。

⾹港⽣蚝孵化场的设备。(港大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