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大屿|环保署发环评研究概要 政府需展开至少12个月生态研究
政府于2018年提出“明日大屿”计划,土木工程拓展署上月提交三份环评研究概要申请,惟文件一直未交代人工岛的具体位置。不过,环保署今日(24日)向土拓署发出三份环评研究概要,包括要求土拓署须在最终填海范围及其附近500米范围内,展开不少于12个月的陆上及海洋生态基线调查,以确认有关生境或物种的重要性。环保署又指,土拓署须先就填海工程提交环评报告,及后在提交连接道路的环评报告时,须就填海工程及连接道路的累积影响,再提交环评资料;在最后提交发展计划的环评报告时,则须就填海工程、连接道路及发展计划的累积影响提交环评资料。
要求在填海范围及附近500米范围内展开生态基线调查
因应明日大屿项目,土拓署于今年11月11日,斩件式分别提交交椅洲人工岛填海工程、交椅洲人工岛发展、香港岛—大屿山东北连接路等三份环评研究概要申请。不过,三份文件都只划出研究填海的暂定大概范围,称不会占用海域内的现有岛屿,未有提供人工岛的具体位置。
环保署今日表示,按照《环境影响评估条例》,须在接获相关申请45天内向申请人发出环评研究概要,并已考虑工程项目简介公众展示期间,所接获的293份意见,包括17份由环境咨询委员会委员提出的意见。
环保署续指,在环咨会委员及公众提出的意见中,填海工程或引致的海洋生态和水质影响,较受到关注,因此交椅洲人工岛填海工程的研究概要内,会要求土拓署须在拟建工程的最终填海范围,以及其附近500米范围内,展开不少于12个月的陆上及海洋生态基线调查,以相关生境或物种的重要性。
在空气质素、水动力及水质评估方面,环保署指,研究概要要求土拓署须确保在最终填海、工程和发展范围,以及可能受影响的区域及水域,展开空气质素、水动力及水质模型,以评估工程对空气质素及水质的累积影响。
根据公众展示期的意见,环保署指,研究概要要求土拓署须分阶段为填海工程、连接道路及发展计划提交环评报告,希望可有系统地评估三项工程的累积影响。就此,土拓署须先就填海工程提交环评报告,及后在提交连接道路的环评报告时,须就填海工程及连接道路的累积影响提交环评资料,并在最后提交发展计划的环评报告时,就填海工程、连接道路及发展计划的累积影响,再提交环评资料。
环保署续指,拟备环评研究概要时,已参考其他大型基建工程,如机场三跑工程、港珠澳大桥等,是次三项工程项目需处理的环境课题及研究范围,包括空气质素、噪音、水质、废物处理、生态、渔业、景观和视觉、文化遗产、生命危害、累积影响等。
土拓署今日表示,会按环评研究概要,开展中部水域人工岛计划环评工作,同时会就相关的气候变化适应力、碳中和、生物多样性等课题展开研究,并提出具体建议。该署称,会综合考虑项目对环境造成的累积影响,并在完成环评工作后,提交环评报告予环保署审批。
对于环保署发出环评研究概要,绿惜地球批评,兼任环保署署长未有适当运用权力,以要求土拓署提交更详细项目资料,就此感到极度失望。绿惜地球续指,以往环评研究概要不会随便发出,例如三跑项目,就需要求补交资料,担心日后政府基建都可以在“想法”、“愿景”阶段,就可以随便开始环境影响评估程序,恐会牺牲香港生态及现有居民生活环境。
绿惜地球又指,大屿山南方的中国海域,是今年发布生态红线规划下的优先保护海域,认为“明日大屿”违反国策“三线一单”。另外,绿惜地球认为,项目产生的温室气体,令香港更难实现2050年碳中和的目标。
两环保团体批评环保署把关不力
绿惜地球批评,环保署未有适当运用权力,要求土拓署提交更多资料,却已发出环评研究概要,对此感到极度失望。绿惜地球续指,过往环评研究概要不会随便发出,例如机场三跑工程都需要补交资料。
绿色和平批评当局漠视环咨会、环团及公众对先做策略性环评,评估多项填海工程所累积的环境影响重要性、及有关应对气候危机的意见,对土拓署早前“偷步”提交的工程项目简介照单全收。绿色和平指摘环保署未有动用权力为环境把关,否决“工程项目简介”,仅加入“小修小补”要求,例如分阶段递交环评报告以评估累积环境影响,变相纵容“先斩后奏”的做法,丧失为环境把关的专业,恐无法扭转其对海洋生态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