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翁疑遭拔错喉 专家指错误姿势下拔喉 终令脆弱心脏无法复元
83岁老翁2016年到玛丽医院作电脑扫描,惟留院期间跌倒,之后被送到深切治疗部时,有男护士在他坐立时拔除其导管,老翁之后出现不适需急救,3日后死亡。死因研讯今(10日)续,心脏科医生指死者原本血管已有问题,若事前先咨询专科医生,未必会进行骨科手术,之后一连串的问题未必会发生。但他认为,涉案男护士以错误方式拔喉是“最后一根稻草”,令老翁已脆弱的心脏去到不能回转的地步。
因跌倒致骨折从而需做手术
心脏科专家证人王国耀医生供称,死者祁枝(83岁)于入院当晚跌倒,因髋关节骨折而须做手术。手术过后,祁身体出现不明原因的血色素下降,需要短时间内大量输血,加重对其心脏的压力,最终导致急性心肌梗塞,并须转入深切治疗部,及插入颈部的血液透析导管。
若留意到心血管有问题应咨询专科医生
王认为,由于祁有长时间的血管问题,院方应留意到其心脏的血管有问题,若他们在事前有找心脏科医生咨询,未必会选择做手术,亦不会导致其情况转差而须转入ICU。
主要证人供词。(详看下图)
男护士未跟指引拔喉致空气栓塞
祁被转入ICU后,情况没有好转,又未能排尿,故院方预先为其颈部血液透析导管,准备日后用以洗血。后来祁的情况有改善,不需要洗血,医生决定将他送回骨科病房,但要先将颈部的导管拆除。结果,男护士因未有跟从指引,在祁坐立时拔除导管,导致空气栓塞。
指引列明拔喉管需头低脚高
王解释指,指引中列明为病人拔除颈部导管时要以“头低脚高”的姿势,目的是防止空气进入静脉。祁拔除导管后不久出现心脏停顿,之后虽然成功抢救,但导致急性心肌梗塞,心肌酵素升至7千多,心脏再没有能力复元,其他器官亦慢慢衰退。
相信祁当时确出现空气栓塞
王续指,他相信祁当时的确出现了空气栓塞,且是相当份量的空气。王解释,颈部血液透析导管的洞口并不小,若病人的身体水份低并作坐立姿势,或大力吸气时拔喉,均会增加空气栓塞的风险。王称其他医生当时反应已十分快,处理已十分好,但拔喉有如“最后一根稻草”,令到祁的病情去到不能回转的地步。
记录不全同事未能意识跌倒风险
护理科专家车锡英教授供称,登记护士为祁作入院风险评估时,没有填写跌倒风险分数(Fall Risk Assessment Score),令同事未能意识到须特别留意。虽然就算该护士有填写总分,亦无法确保祁不会跌倒,但“起码我地做咗自己个part先。”
拔喉失误应可避免
车续称,负责拔喉男护士的失误理应可以避免,但不认为对方是故意的,因没有人会愿意以其职业资格冒险,相信他只是一时“醒唔起”。车解释指,公营医院的入院率高达120%至130%,ICU的病人情况稍为稳定,便需转至普通科病院。可见深切治疗部护士工作量大,人手不足,故不能排除涉案男护士是因此才会犯错。
死者祁枝(终年83岁),于2016年5月27日,因心肌梗塞入住玛丽医院深切治疗部。期间有护士在祁坐立时拔除导管,病人之后出现血管空气栓塞,心脏一度停顿3至5分钟,3日后死亡。
案件编号:CCDI-303/2016(L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