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翁疑拔错喉亡 法医指老翁心脏已非常弱 加重负荷令病情恶化
83岁老翁于2016年,于玛丽医院深切治疗部,坐著被拔除导管后,疑出现血管空气栓塞后亡。死因今(9日)续就事件作研讯,有份为老翁急救的医生称,他初时与其他医生一样,认为因老翁直立姿势被拔喉致空气栓塞,再引致心脏停顿。但他经一夜反思,认为还有其他可能,如迷走神经反应、心肌梗塞及肺部静脉栓塞等,均可引致心脏停顿。法医亦指,老翁本身心脏已非常弱,差不多整条大动脉都有问题,若突然要他加重心脏负荷泵出气泡,会加速其病情恶化。
死者祁枝(终年83岁),于2016年5月27日,因心肌梗塞入住玛丽医院深切治疗部。期间有护士在祁坐立时拔除导管,病人之后出现血管空气栓塞,心脏一度停顿3至5分钟,3日后死亡。
拔喉后数分钟出现心率减慢及血压下跌
玛丽医院深切治疗部医生魏振威供称,祁转入深切治疗部翌日早上10时15分,遭护士何诺晞在坐立时拔除颈部的血液透析导管,数分钟后出现心率减慢及血压下跌,其后心脏更一度停顿,急救后成功回复心跳。院方之后为祁照心脏超声波,显示右心房有显影,可能造成原因分别为空气栓塞、心脏功能差,及由急救静脉点滴或药物引起。医生随即在祁颈部放置一个新导管,意图将心脏的空气抽出,但失败。
反思一夜觉有其他可能性
魏于翌日下午会见家属交代病情,指祁当时能跟随如开眼等简单指令,但须持续用气管喉通气,且在心电图发现另一个心肌梗塞情况,肾功能亦没有好转迹象。早前为祁急救时,刘利山医生即时诊断为空气栓塞,魏当时亦有同样的想法,惟他同日晚上经过反思后,认为仍有其他可能性,包括迷走神经反应、心肌梗塞及肺部静脉栓塞。但他不记得翌日早上交更时,有否将其诊断向知杨抗医生,因为他认为心脏停顿的原因不影响治疗,而交更的目的是继续病人的治疗。
空气栓塞非常罕见
魏解释他后来之所以改变想法,因空气栓塞是非常罕见的情况,他事前不曾遇见过。当日他在急救途中得知祁是坐著被拔喉,且在短时间内心脏停顿,第一反应便是空气栓塞。他强调并未减低空气栓塞的可能性,而是认为仍有其他可能性。
解剖时未见右心室有气泡
法医马宣立随后出庭作供,指祁的死因为本身冠状动脉退化和硬化,与急性心肌梗塞。对于死因是否与坐著拔除导管有关,马称解剖时并未见有右心室有气泡。马进一步解释指,祁的气泡应在右边心脏,故若心脏血液能泵得很大力,是足以将气泡推至移动,甚至“越推越细”。加上,祁当时非即时死亡,而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急救及治疗,故有机会在事后解剖未能发现气泡。
突要大力泵血会加重心脏负荷
马续指,解剖未能确认祁死前有空气栓塞,但若接纳医方的临床诊断,由于祁本身心脏已非常弱,其差不多整条大动脉都有问题,冠状脉亦分别有6成至8成的堵塞,突然要其心脏大力泵血推动气泡,会加重心脏负荷,令其原本已受损的心脏更严重,加速其病情恶化。
案件编号:CCDI-303/2016(LW)
其他证人的供词。(详看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