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爆名校生食药增专注力 怒轰:点解小学生要做咁多功课?
学童压力大,精神科专科医生许龙杰于其facebook专页指出,与小童病人的家长闲聊时得知,名校生为考试服食“专注不足或过度活跃症(ADHD)”药物的比率较高。许龙杰斥接受《香港01》电话访问透露,他所指服药的小童,主要是处于“灰色地带”、病情属于可吃药与不需吃药之间的名校小朋友。自己亦不时遇到类似个案的家长,ADHD小朋友求诊时,家长当场痛哭,要求为孩子处方药物,改善成绩。他轰教育制度扭曲:“点解小一至小三的小朋友要做咁多功课?”
许龙杰昨日(24日)于其个人Facebook专页指,有小朋友个案家长告诉他,名校学生食ADHD药物比率高。他接受访问时说,ADHD是脑部发育迟缓问题,令专注力不足,有些个案会伴有“过度活跃”问题。临床上部份小朋友长大后情况会有改善。
他指出,小朋友若有严重ADHD,例如曾经打人,一般都要处方药物。但亦有不少ADHD个案,病情不算严重的“灰色地带”,即属于可吃药与不须吃药之间。他除了听闻有家长说,名校生为考试服食ADHD药物的比率较高,临床上常见有家长在小朋友求诊时会痛哭,指有学校压力,要求医生处方药物。
他说:“不是责备家长,他们都是被迫,甚至已有抑郁症。”他斥这是教育制度问题,不时有小朋友要做功课至凌晨。他说小孩脑部组织未发育完成,即使强迫读书也是徒然,感叹:“点解小一至小三要做咁多功课?”他透露,临床上大概一半“灰危地带”个案,最终有处方药物。
ADHD药又称“聪明豆”
另一名精神科医生李德诚指,虽然自己有遇过类似情况,但更常见家长“唔舍得小朋友食咁多药”,不愿意让真正有问题的小朋友食药。他说,本港常用治疗ADHD药物Ritalin,是兴奋剂一种,俗称“聪明豆”,对于ADHD治疗效果显著,但有副作用,例如胃口差或休息时间太精神。药物以外,亦可选择辅导治疗。
至于如何分辨小朋友是否ADHD患者,李德诚说,ADHD病征是难以集中精神、无记性、终日“游魂”。常见家长及ADHD患者都会以为他是懒惰。ADHD患者无论如何鼓励,都无办法改善问题,“阅读不到3行文字,已忘记第一行内容”。另外,部份ADHD患者有“多动”问题,如果“完全不能坐定”,无法守秩序,或非单纯“孩子曵”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