纾缓中区挤塞 电子道路收费计划公众咨询 较多意见支持按次收费
扰攘多年的电子道路收费计划终于有进展!运输署今(17日)发表“中环及其邻近地区电子道路收费先导计划”公众参与活动报告,当中提到政府“下定决心”要推行先导计划,同时亦在意见中归纳出5个个收费区范围,并称收到较多意见是支持按次收费模式,收费水平则倾向订得较高。至于下一步工作,报告指政府将委聘顾问为先导计划进行深入的可行性研究,以制订先导计划详细落实方案。
讨论超过20年的电子道路收费计划终于有眉目,政府去年就先导计划进行公众咨询,并收到515份意见书。整份公众参与活动意见书,就着6个元素和3个相关事宜进行咨询,6个元素包括收费区、收费机制、收费时段、 收费水平、豁免及优惠,和科技;而3个相关事宜则分别是私隐、成效和配套措施。
运输署在报告中明言,先导计划事在必行且下定决心要推行,并重申运输及房屋局局长张炳良曾指,现时已经不是“会否”推行的问题,而是“怎样”推行的问题。纵观全份报告,署方就先导计划的收费区归纳出5个主要范围,包括是第一只局限于中环,第二中环、上环及金钟,第三中环、上环、金钟、湾仔及铜锣湾,并伸延至海底隧道及其周边的连接道路,第四港岛北区、尖沙咀及西九龙,以及第五中环以外的地区(例如东九龙)。
17-18立法年度完成三隧分流顾问研究
其次,报告亦显示较多意见倾向按次收费模式,要考虑向于指定时间内,驶经多个收费点的车辆,只收取一次费用;而收费的水平主要意见是希望订得较高,因为成效会较大;同时,有意见认为港岛区的交通挤塞问题与3条过海隧道流量不均有密切关系,故此署方表示已在今年1月开展了一个顾问研究,考虑3条过海隧道分流的具体方案,包括分流后隧道连接路的行车流量,及对相关地区的交通影响。署方承诺会在2017-18立法年度内,完成研究并将拟议的具体过海隧道费调整方案,提交立法会交通事务委员会讨论。
不过,电子道路收费先导计划的具体细节仍未有定案,政府会委聘顾问为先导计划进行深入的可行性研究,以制订先导计划详细落实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