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港岛线通车】鸭脷洲茶餐厅不敌加租结业 小商户忧街坊情不再
走在鸭脷洲大街,尽是满满的街坊情怀—这边一个主妇正在西饼舖内挑选面包;街口两个穿着校服的学生在小食店前等捞面;干洗店、茶餐厅、电器舖、表舖⋯⋯居民的生活所需一应俱全。然而走着走着,眼前出现一座稍有违和的建筑物:利东站。港铁南港岛线(东段)将于12月28日通车,新车站利东站的其中一个出口正正位于鸭脷洲大街。“铁路效应”下,业主已开始加租,有经营十多年的街坊茶餐厅“身先士卒”,于加租压力下决定只营业到明年1月中;另有街坊商户指,邻舖间关系融洽,经常聚会,若无奈结业,往日情怀只能沦为回忆,倍感唏嘘,“我哋真系尽量挽留啦,揾得少唔紧要嘅,但无得畀人生存,人哋点去维持?”
鸭脷洲大街的一角,开着一间“辉记车仔面”,小小的舖面由老板三哥及老板娘三嫂一手一脚打理。刚渌完一碗面,两口子又忙着招呼下一位客人:“四𩠌36蚊,送罐汽水,自己去雪柜攞啦靓女。”
熟稔租户每周相聚
每天招呼街坊熟客,三哥三嫂不知不觉已做了15年。三哥说,鸭脷洲居民多数是水上人,性格纯朴;他们与附近的租户亦早已稔熟,不时举办聚会联谊,“有时圣诞、中秋呀,就喺门口一齐烧嘢食,年年都系咁㗎啦。”老板娘搭嘴:“唔一定中秋新年㗎,逢系礼拜日都会喺度打麻雀开大食会,打边炉烧嘢食都有,大家喺度倾偈想当年啰!”更指商户一早相约定圣诞节25日开圣诞派对,还会交换礼物。
忧被逼离场街坊情不再
不过,随着港铁新线伸延至区内,三嫂不禁担心这些欢聚场面将沦为回忆,“我哋做开十几年,有班街坊喺度其实大家都好开心,如果要离开真系好欷歔。”三哥指,知道区内有商户已被加租一倍,担心如自己遭同样情况,将吃不消无奈离场,慨叹区内或相继遭连锁店进驻。三哥又对人流升幅不甚乐观,甚至担心铁路方便居民外出消费,反会影响生意,“通咗车呢度人流应该无乜帮助嘅,(南港岛线)系方便啲人出去,无方便啲人入嚟,呢度又无商场又无戏院乜都无,入嚟做乜嘢呢?”辉记的租约明年年尾才到期,三哥希望届时业主发现人流增长不似预期,会“手下留情”。
三嫂则指,为了街坊情,如业主加幅不多,他们都会尽力撑,“真系尽量挽留啦,佢话加租加得咁上下,再做多一个约啰,宁愿辛苦啲。”不过,始终主动权不再他们手上,唯有慨叹,“揾得少唔紧要嘅,要畀人做先得嘛,无得畀人生存,人哋点去维持?”
对正地铁口 茶餐厅率先结业
对正车站出口、有17年历史的利发餐厅,则成为第一间维持不住、忍痛离场的小商户。有传业主对其加租一倍,舖租高达十万元一个月,惟负责人夏小姐不欲多谈租金,只确认利发营业至明年1月14日便告结业。届时适逢年关,夏小姐也不禁忧心忡忡,“徬徨就一定徬徨㗎啦,我个女又细个,又要供楼,8个伙记新年流流无嘢捞啦,过年个个都等钱洗。”
她又怀念昔日与伙记打拚的日子,“有生意就尽量做,无生意就齐齐抖,倾吓偈吹吓水煲吓汤。”不过,怀念归怀念,夏小姐却想得豁达,对来势汹汹的港铁并无怨怼,“一个社会嘅繁荣一定要有交通方便,天下无不散之筵席,马死落地行啰,做唔到老细咪做伙记”。
打铁店屹立50年
鸭脷洲大街除了街坊情,原来亦卧虎藏龙,街口转角开着一间“荣记五金”,老板郭兆荣凭着一门打铁好手艺,由1964年开舖至今,已历经52个春秋。人称大口哥的老板说,以前渔业兴旺,渔船配备需求大,大街附近全盛时期共有15、16间打铁舖,但随着渔业式微,需求渐降,其他“打铁佬”逐渐退休,最后一个行家亦于10年前结业,只剩下他一人“挨世界”。
大口哥其实现在已是半退休状态,“过下日辰嘛!”记者采访当日,有街坊经过见到舖内的风炉欲购买,大口哥却拒绝,“呢个我无嘢做贪得意揼㗎咋,唔系卖㗎!”他说现时是渔业淡季,故生意不太好,闲时帮街坊打一些电器配件,例如冷气机水盘,免却他们搭车出市区的交通时间。对于南港岛线通车,大口哥云淡风轻,“到时先算啦,加得多咪退休啰。”“完全唔惊?”“唔惊,系惊无马中啫!”他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