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加速杀校?蔡若莲:点解夹硬维持现状 唔畀学界新陈代谢机会
中小学界处于缩班杀校潮之际,教育局近月提出调高中学开班人数门槛,又容许开办4班中一的中学申请加班,被指是汰弱留强。教育局局长蔡若莲接受访问时表示,过去学龄人口大跌,学校停办数目却“非常温和”,质疑为何要“夹硬”维持现状,曾任中学校长的她说:“如果我哋系有活力、有生命力嘅一个系统,我哋系咪应该有一定嘅新陈代谢呢?”
至于加快杀校是否与政府财政压力有关,蔡若莲强调“两件事应该分开嚟睇”,当中非互为因果,强调当局应善用公帑,有效运用资源,“唔系平均派晒(学生)大家安乐,咁样你又唔使变,佢又唔使变,总然之啲钱就照派,咁个质素点样提升呢?”
点解要夹硬维持现状呢,我哋唔畀成个教育生态去新陈代谢嘅机会呢?
蔡若莲:过去学龄人口大跌 学校停办数目“非常温和”
教育局公布连续两个学年提高中学开班门槛,下学年起“开班线”由25人提高至27人,即要取录至少28人才可开两班,而不会跌入待杀校网,到2026/27学年“开班线”再上调至29人,要取录至少30人才可开两班。同时容许开4班中一的受欢迎学校,在符合指定要求下,可申请开办5班等。
两招被学界视为加速杀校步伐,汰弱留强,教育局可以削减开支应对政府削减拨款。
蔡若莲表示,学龄人口未来十年持续下跌,属结构性问题,如果继续维持开班线,即中学每班取录最少26人便可开办两班,即平均每班13人,学校在高中开设选修科、举办兴趣小组等都面对一定局限,强调应以学生福祉为先,从教育质素长远发展,和学界可持续的健康生态考虑,大家都应该要正视和面对。
她指过去几年,即使学龄人口跌幅大,学校停办数目都是“非常温和”,质疑为何要“夹硬”维持现状,“我哋唔畀成个教育生态去新陈代谢嘅机会呢?永远保持呢扎细胞又有无可能呢。如果我哋系有活力、有生命力嘅一个系统,我哋系咪应该有一定嘅新陈代谢呢?”
蔡若莲:若夹硬“平均主义”发展 家长会用脚投票
至于受欢迎中学可申请班数“4变5”,蔡若莲强调是采取“小步子、高门槛、严把关”的方针,例如学校要连续3年在中一自行收生阶段达收生额100%,教学等各方面表现亦要达标。她否认“强势学校愈有愈有”,另一些学校“愈无愈无”。她举例,近年中一开三班变四班的学校有6间,不少是有办学特色的学校,并非外界视为第一组别、传统名校,“正正系回应家长对教学嘅选择。”
被问对弱势学校有何说话,蔡若莲认为,不应界定部份学校为弱势学校;不过,若多年收生存在困难,校方应思考是否不能够回应家长或学生的需要,“我哋系咪应该先谂点样做到呢样嘢,而唔系划咗自己系差嘅学校,咁你照顾我啦。”
另一方面,蔡若莲说:“如果夹硬以平均主义去发展,其实家长系会用脚去投票,系个过程音乐椅效应都会存在”,当学位供过于求时,“大家永远都系抢嘅状态”,如果要朝着一个更优质的教育发展,当局需要向学界发出清晰的信息,“大家要自强”,校方要透彻了解学生和家长需要,提供针对性和特色的课程。
如果夹硬以平均主义去发展,其实家长系会用脚去投票。
否认事前无咨询 按数据做科学决定 “唔再系讲价”
一系列收紧中学开班准则措施,由教育局向学界代表会面交代,到正式向学校发出通告,整个过程只有一星期,引起学界很大回响,批评当局无及早咨询。蔡若莲指,学龄人口下降问题非一朝一夕,当局与学界定时商讨,并视乎实际数据,作出一个科学决定,以在当前社会环境下,有效运用资源和善用公帑,“我哋唔系再系讲价。”
她指当局并非只有一次咨询,只是应对措施以循序渐进方式推出,“我哋唔会逐个逐个措施去(咨询),一大段时间,你要搞几耐先至可以处理到香港学龄人口下降问题呢?”
唔系平均派晒(学生)大家安乐,咁样你又唔使变,佢又唔使变,总然之啲钱就照派,咁个质素点样提升呢?
因财政压力而削减学校数目? 蔡:两者无因果
至于加快杀校是否因政府面对财政压力,教育开支不断上升,但学校减少速度太慢有关,蔡若莲强调“两件事应该分开嚟睇”,当中没有矛盾,亦非互为因果。她指各个政策部门都要为此提升资源效率,而“本身我哋教育都需要做呢件事”。
她举例,当局若预视部份区域未来人口减少,会提早与办学团体商讨,提示哪些学校会出现严重收生困难,“甚至乎派位嘅时候,你未必派到学生”,以助办团及早规划。她认为当局需善用资源,例如投放在推动数字教育、提升学习环境和设施,“而唔系平均派晒大家安乐,咁样你又唔使洗变、佢又唔使变,总然之啲钱就照派,咁个质素点样提升呢?”
蔡若莲续指,即使资源不变,“如果唔去谂资源点善用,我只系照以前点派,依家点派,是否对教育最负责任的决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