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杀校潮|黄大仙区有中学出招 办港情怀摊位 吸逾百高小生体验
教育局早前提出新学年起收紧中学开班机制,学界关注加速“缩班杀校”问题。全校开18班、中华基督教会基协中学校长罗裕安表示,黄大仙区人口老化问题较严重,学校身处当区面对一定收生压力,但一直以积极态度应对,会继续做好本份,贯彻关爱文化的定位,招收区内不同能力的学生,亦愿意照顾能力稍逊的一群,无计划与其他学校合并。
罗裕安指,学校早已采取跨区收生的策略,如安排校巴接送北区和跨境生,又会多做校外宣传推广,让更多家长和学生认识学校,例如在社交平台Instagram发帖文,分享校园生活点滴,又会加强与同区小学联系,上周二举办“香港情怀”为主题的活动,吸引区内6间小学报名,共220名高小学生参与。
“4变5制”对部份学校造成压力
今年9月起,教育局调高官津中学的中一“开班线”,由现时每班25人,增至每班27人,明年9月再增至29人一班。另外,容许开4班中一的中学,申请扩至5班。
新安排被指加速学界“缩班杀校”步伐,本身全校开18班、中华基督教会基协中学校长罗裕安表示,新推“4变5班”机制,令“英中”或名校有意申请扩班,在适龄人口下跌下,对其他类型学校造成收生压力。
无考虑合并方案 继续“关爱文化” 招收不同能力学生
罗裕安表示,学校未有考虑合并方案,会积极面对和“做好本份”。他指,学校有清晰的办学定位,是一间拥有关爱文化的基督教学校,取录区内不同能力或需要的学生,亦愿意照顾能力稍逊的学生,按学生的能力因材施教,举例中文、英文及数学科均会按学生能力“拆组”教学。他说,“佢哋可以系唔同嘅起步点,系唔同嘅背景底下,其实呢度有个空间同平台比佢发挥一啲嘢。”
有意见认为新措施会引发“上移错配”,即学校取录能力不相配的学生。他认为,学生寻找合适自己能力的学校十分重要,特别是学习发展较慢的学生,入读排名较高的学校未必有利,“如果去到个间学校佢嘅课程嘅程度,或者个量、速度系个学生追唔到嘅话,其实对教师或者学生嚟讲都会构成一种压力”。
未受惠人才子女 采跨区招生策略
教育局预计,中一适龄人口将由今年约58,800人,减至2031年的49,800人。罗裕安表示,黄大仙属人口老化较严重的区域,近年更缺乏大型新屋苑落成,加上未来区内会有数间小学停办,对中学收生必定构成压力。
他指,部份地区将有新屋邨相继落成,生源相对黄大仙区充足,学校采取跨区招生的策略,近两年开通校巴服务,方便北区或跨境学生往返学校。他续指,受惠于龙年效应及疫后通关,跨境生人数增加约15%。近年人才子女涌港,被问到收生上能否受惠,他则指,24/25学年取录共10名“高才通”申请人子女,相关的人数不算多。
学校也要多做宣传推广活动。罗裕安表示,会透过举办不同类型的活动,希望令更多人认识到学校,例如与不同小学的联系活动、开放校园及学校设施外借服务等,又会积极使用各种社交媒体,分享校园生活点滴,今年学校的Instagram帖文已超过100个。
办香港情怀摊位 自制怀旧糖葱饼 吸同区逾百高小生访校
学校于本月24日,举办一个以“香港情怀”为主题的活动,邀请居港30年的日藉摄影师兼收藏家久米美由纪,展出一系列于50至90年代香港制造的产品,并举办分享会及丝网印刷工作坊。
活动又设多项以“香港情怀”为主题的摊位,包括有学生亲自制作的怀旧糖葱饼、“福”鼠吊金钱名牌、漂添扇画体验及油纸伞画等。活动有6间区内小学报名,共220名高小学生参与。罗裕安表示,希望让区内小学生亲身来临学校,感受校园环境之余,也可以藉活动认识香港本土文化。
至于招生成效方面,他指,本学年受惠于龙年效应,“成间学校基本上都满额嘅”。至于下学年是否有望继续开到一级3班,罗裕安笑言,会保持审慎乐观的态度。他指,以目前学界形势,“间间学校都有好多付出”,努力让外界认识自己学校的特色,而老师除了要负责日常教学活动外,亦要兼顾其他不同工作。
称身处风高浪急年代 老师兼顾招生“顺应形势”
近年不少学校面对收生压力,老师需要兼顾收生,未能专心教学,被问会否感到无奈,他认为是“顺应形势而需要发生嘅事”,“但点样系里面坚守教育嘅理念,继续系呢个行业里面工作,呢个系老师自己一定要去反思嘅地方。”
投身教育界有约30年的罗裕安,出任校长前先后担任过中文老师及辅导主任,他指,今时今日属风高浪急的年代,面对学龄人口跌,加上政府有财政压力,形容办学压力是30年以来最大。他认为过程有挑战,也有机遇,“我亦都唔会比眼前一啲嘅困难,或者系一啲比较灰暗嘅嘢,去影响到自己嘅信念同热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