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战|物流业称打击大冀开发新市场 工总忧订单遭取消断资金链
中美关税战持续升级,美国政府昨(9日)宣布对中国进口货品征收104%的关税,中国同日对美国商品的关税提升至84%,其后美国总统特朗普于社交媒体称将对华关税增至125%。
香港货运物流业协会主席刘浩然于香港电台节目中称,关税对业界造成严重打击,称不少企业已减少对美出货量,宁愿“出少一些货,将损失减到最低”,对于已运输途中的货物,厂商担忧需承担关税风险,预计困难日子最少维持一至两个月。
香港工业总会主席庄子雄在同一节目中表示,关税对港商影响不大,2018年初次贸易战时,很多商户已于欧盟等地设立基地,但现时仍有出货后无法收取款项、取消订单、资金链断裂等风险。他认为美国政府施政不理性,现时应观望政策改变,并避免出现资金问题。若港商仍以美国为出口目标,可考虑于东盟设厂。
除了对华货品征税125%外,美国政府日前亦宣布5月2日起取消中港小额包裹豁免关税政策,并将征税额翻3倍,从货值30%加到90%;进口商须缴付关税为货值的90%或75美元(约582港元),并在6月1日后升至150美元(约1165港元)。
刘浩然强调,电商货品近年占本港出口很大比例,新措施实施等同“不用做生意”。他称,现时电商平台皆赶在5月2日前出货,避免被征收高额关税,近期空运需求激增,但预计月底后货量将下跌,对未来情况不乐观。
至于短期内物流业可做的应变措施,他叹道“业界都无可奈何”。只能减少依赖美国市场,开拓中东、非洲及东南亚等新兴市场,呼吁企业“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但他坦言,美国市场占香港出口总量30%至40%,短期内难以弥补缺口,且开拓新市场需时,近期一定有冲击。
香港工业总会主席庄子雄则认为,关税对港商影响不大,称2018年中美首次贸易战时,港商已在欧盟国家设立基地。但近期陆续有美国进口商要求暂缓发货,部分企业或者陷入尴尬境地。他举例,厂商已投放资金采购原材料、制造货品等,但碍于暂缓发货无法收回款项,对企业资金链有影响。他表示,“情况不是那么差,可揾到条路”,呼吁中小企可与客户多些沟通,令货物可以顺利出货。
香港付货人委员会主席林宣武于《新城》电台中称,很多外商都有在内地设厂,最新关税政策会令这些外国厂商出现营运问题。另外,他指出,部分内地厂商多年前已在中国以外的国家设基地,以满足美国市场订单。
他表示,美国暂缓部分国家的额外关税,让东南亚厂商可争取时间出货,赶及7、8月美国学生添置上学用品的旺季,若立即实施额外关税,美国消费者或无法负担产品价格。他亦指,90天仅让厂商喘一喘气,仍需要时间观察政策变化,才能洽谈新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