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税比天高 特朗普揽炒全球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本港周三(4月9日)中午,美国东岸踏入凌晨,美国对华商品加征的104%关税正式生效。中国随即宣布反击,4月10日起将美国商品关税从34%提升至84%。两个当世大国皆没有丝毫退让之意,关税一天比一天攀升,环球金融市场持续动荡。股市看似喘定,美国国债市场却正敲响警钟,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上升12个基点,两年期上升4个基点,抛售潮说明了投资者的恐慌情绪。

随着中国迅速反击,宣布对美国商品的关税从34%激增至84%,就连欧盟也宣布将由下周二(4月15日)起对美国商品征收关税,没有人看到这场贸易战将会如何收场。总值29万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市场作为全球金融基石,周三的抛售显得触目惊心。十年期收益率升至超过4.3%,显示对长期经济稳定的担忧;两年期逾3.7%,预示了短期动荡的可能。一旦引发流动性危机,环球市场随时如骨牌般倒下。

信奉贸易保护主义 高关税或长期维持

天价关税若然持续,相当于每进口一件商品就要支付两倍价钱,美国人由电子产品到衫裤鞋袜都势必加价。从汽车到飞机,制造业会因为零部件成本暴涨而面临生产中断。美国农业的命脉——大豆、猪肉和粟米,也会因为反制关税而受到冲击。企业对前景不乐观,投资者失去信心,经济增长减少一个半个百分点或许已经要额手称庆,更多人担心的是美国经济陷入衰退。国债收益率的飙升表明市场已感受到这份痛苦。

贸易战没有赢家。作为出口美国的支柱,中国的制造业在104%关税下首当其冲。全球供应链面临重组,企业可能会从东南亚或者墨西哥寻找替代,即使成本更高、效率更低。据报国家领导人将召开会议,讨论美国加征关税后如何提振经济、稳定资本市场以及出口退税等措施,国务院、人民银行行、财政部等高层官员都会出席。

特朗普虽然声称乐意与中国谈判,但他以至其顾问纳瓦罗都可谓贸易保护主义信徒,视关税为对贸易逆差的清算手段,迷信可借此重振就业与所谓经济主权。惟美国进口涨价只会惩罚自家消费者,关税如七伤拳最终中美双输,甚至是“揽炒”全世界,拖累全球经济增长。如果能够像特朗普第一届任期般促成贸易谈判,关税在两三个月内大幅下降,或许对于经济前景尚可期待。但今次关税战背后是经济理念与大国地位的碰撞,矛盾注定难以解决。

视中国崛起如威胁 历史转换动荡不休

开放市场、自由贸易在历史上植根于比较优势理论,曾经以效率、创新与低价推动十九世纪英国崛起,以至是二战后美国繁荣的原因。然而保护主义从来未曾消失,特朗普早于八十年代已曾多次批评自由贸易令日本公司可以“剥削”美国,只是现在他把矛头直指中国,而且入主了白宫之后可以关税作为武器,对中国作出极限施压。

不只经济理念不两立,更深层次的是大国地位之争。美国至少自冷战结束以降一直是无可匹敌的霸主,尽情塑造有利于其优势的贸易体系。但由金融海啸到败走阿富汗可见,美国独步天下的霸权今非昔比,相比之下中国一跃成为制造业大国,现在还在半导体与人工智慧做出成绩,掌握了现代经济权力的命脉。从荷兰到英国,再从英国到美国,历史显示这种转换不只充满竞争,更加是动荡不休。美国既视中国崛起为霸权之威胁,所谓贸易逆差自然不是谈判的真正关键,试问关税战又如何罢休?

由环球股市下挫,到国债市场波动,一场经济危机已经在蕴酿之中。104%的关税现在看来比天高,但两日后可能才知道高处未算高。经济武器服务于地缘政治目的,意味着这次冲突不似会在两三年得到解决,世界准备迎接多年余波。香港政府除了批评特朗普“做法霸凌无理”,暂停处理寄件往美国邮递服务之外,恐怕已没有多少时间制定战略,带领香港度过这次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