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SA放榜】分析指就读低社经地位中学 学习可落后名校生4年半
2015年学生能力评估计划(PISA)结果周二(6日)公布,学校的“社会经济地位”对学生的成绩影响仍然显著,入读高社经地位的学校,学生成绩显著较好,较低社经地位学校的学生,最大差距可达4.5年。女生在阅读方面的成绩明显高于男生;无论本地出生或非本地出生的移民子女,均比本地学生成绩稍逊。
PISA 2015年成绩显示,新加坡学生在科学、阅读及数学能力均排在榜首。不过,PISA的数据反映,香港在教育均等方面,做得比狮城好,学生成绩受其家境影响的较低。
中文大学教育行政与政策学系教授、PISA香港中心总监何瑞珠昨指出,数据反映香港教育系统维持均等及高水平的优势,值得肯定。学生因家境好而成绩更好,“富者愈富”或“贫者愈贫”的情况较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OECD)国家平均值好;相反新加坡在三项能力摘冠,但其教育上“贫富悬殊”问题较香港严重,在小四时学生已经按能力进行分流,虽或有利培育尖子,但却牺牲了教育的公平性。何瑞珠指,数据反映出在香港家境好而带来的成绩优势有减少的趋势。
同样地,学校社经地位好而带来的成绩优势亦有所减少,不过仍然显著。最差社经地位的学校与最好社经地位的学校,同级学生的成绩表现落后约4.5年的学习水平。根据PISA资料,学校平均社经地位每增加一个单位,以科学分数为例,2006年差异达72分,2015年缩窄至55分。何瑞珠认为情况虽有改善,但仍然需要留意。
PISA亦有研究家长与学生科学表现的关系,发现家长的文化资源外,最能提升学生科学能力的,是在子女10岁前安排科学活动,其次是情绪支持和平日的沟通;不过值得留意的是,家长询问或关心子女的学业表现,对提升子女的科学表现没甚帮助。
女生阅读成绩明显高于男生
另外,家庭社经状况如家长的职业和教育程度,对学生成绩的影响相对较小;然而,性别和移民身份对学生成绩的影响仍见显著。女生在阅读方面的成绩明显高于男生,差距达28分;男生与女生在科学和数学方面的表现则并无显著分别。
无论本地出生或非本地出生的移民子女,均比本地学生成绩稍逊,差距达6至17分,反映移民子女在学习上需要更多支援。
传统名校校友集资及回馈能力高
对于学校社经地位对学生学习表现仍然显著,厂商会副校长周修略分析,社经地位较高的传统名校,其旧生会及校友会人脉较强,学生成就杰出,集资及回馈能力高,“甚至揾人教好啲师弟妹,名校好多旧生可能已经有呢个资格教”。他又举例,有学校学生专题研习要找医生访问,名校轻易能找到旧生帮手,而非名校就要花多些力气,依靠学校校长及老师个人人脉。
周认为,“名校标签效应”令学生学习自信心强,读书气氛较进取积极;而就读排名较低学校的学生,则会因标签效应及身边人期望不高,学习动力相对比下去,但他认为不少组别低的学校落力提升学习气氛,亦倾向发挖学生不同潜能。
基层学校积极争取交流团补课
至于PISA数据显示,学生家境好而带来成绩优势有减少趋势,周副校指基层学校一直都努力为学生提充足支援,拉近学习差距。周指,家庭背景富裕学生,其教育程度高的父母能亲自教导或聘请补习老师辅助,故以其基层学校为例,为中二以上学生提供一星期一次全科补习,属自愿形式参加,全校已有三分一人参与,又会额外为初中学生提供英文班及功课辅导等。周更指,学校亦争取报名参加由教育局、教会等举办的资助交流团,一年平均有十次,去台湾、澳大利亚及四川等,“以前读完中学未搭过飞机系正常,现在好多都唔系”,他希望交流团学习经历令学生建立自信及拓展视野,增强他们求知欲。
基层学生:学习要多主动
三位来自基层家庭中三学生就认为家庭经济较底,参与海外交流机会确实较少。中三雷同学指,纵使学校交流团收费廉宜,但家庭无力支付,感到可惜。但三人异口同声指,幸家庭关系良好,足以支持面对学习困境。中三学生陈同学认基层学生要成功,“需多花啲力气”,纵使家庭不足以支持他报补习班,但影响不大,他会主动多请教老师,“尽力问晒所有问题”,又或与同学研究“拆掂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