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SA放榜】港生往绩佳代表香港教育好? 隐藏问题应怎解读?
“学生能力国际评估计划”(PISA)即将在今天(12月6日)下午公布,过往香港学生在评估中的三大范畴:阅读能力、数学能力和科学能力都名列前茅,教育局过去不时都以此成绩引证本港的教育表现。不过,过往PISA同样反映出香港教育不少问题,包括尖子较其他地区少,贫穷家庭升学期望低等。
立法会教育界议员叶建源就认为,PISA具一定参考价值,但除了学生的评估成绩,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都值得关注。
港生历年在PISA的表现优良
PISA(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由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OECD)自2000年开始每隔3年进行一次,抽样参与地区当年15岁的学生,参加关读、数学及科学能力评估。过去多年,港生的表现都是头5名以内,主要对手有新加坡、上海、韩国、芬兰和日本等。
教育局可谓是PISA“拥戴者”,2013年就以港生表演优异,去评定教育改革成功。局长吴克俭在2014年4月2日在局方网志中,就提及2012年的PISA采用“电脑化评估”,“香港学生的成绩名列前茅,反映港生能够与时并进,迎接数码年代的挑战和机遇”,相比2009年成绩,“研究结果再一次反映香港学生的成绩在过往数年间有显著的进步”,可见PISA对教育局而言,旨在“认威”。
不过对于PISA带出的问题,教育局反而未有重视。
由于PISA被引证参与地区的教育制度成效,已开始“走样”,有参与地区出现操练学生应考,令成绩突然飙升。本港的研究由中大教育学院负责,一直坚持不接受操练后测试。
|
2006年 |
2009年 |
2012年 |
阅读能力 |
3(536) |
4(533) |
2(545) |
数学能力 |
3(547) |
3(555) |
3(561) |
科学能力 |
2(542) |
3(549) |
2(555) |
资料来源:OECD网站
香港学生在PISA这项国际研究中持续表现优异,显示课程改革在过去十年推动学会学习、摆脱纯以教科书主导的传统教学模式,有助提升学习成效。
PISA揭香港教育问题
虽然在三大能力上,港生表现优良,不过,PISA亦发现本港学生的不同问题。其中之一,是港生尖子比例低, 仅占12.3% ,低过上海(30.8% ) 、新加坡(19%)及台北(18%)等亚洲地区。
其次,PISA的数据反映家庭社经地位影响学生的教育期望。来自高社经地位(最高的10%)的学生,在2009及2012分别有75%及81%期望升读大学。来自低社经地位(最低的10%)的学生,在2009及2012分别则只有28%及35%期望升读大学,与高社经地位学生相比,差距甚大。
还有港生成绩高、但学习动机、焦虑、自信与成就不成正比,这些问题更需教育局正视,而非用来评定教育改革成效。
立法会教育界议员叶建源就指出,PISA的评估可以视为香港学业成就的其中一个指标,“其实PISA除了成绩也附带做了一些研究,例如学生的学习兴趣,而香港和其他亚洲地区都偏低,值得大家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