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研起底刑事化 记协忧限采访自由 碍侦查报道

撰文: 钟妍
出版:更新:

特首林郑月娥于今早(4日)的立法会答问大会中透露,会争取在今个立法年度完成草拟修订《私隐条例》,将起底行为刑事化。林郑同时指出,会赋予私隐专员刑事调查和检控权力,更有法定权力要求社交平台或网络公司移除起底内容。当局又会重新检视公共登记册的法律规定及行政安排,有需要或会修例加强保障私隐。
林郑事先张扬收紧查册及打击起底做法,随即引起收紧新闻采访自由的忧虑。记协表示,对有关举措极度关注,忧虑当局借打击起底为名,限制合法的采访自由。有新闻学者亦认为,政府是需要被监察一方,政府提出修例,存在角色冲突问题。

记协︰起底与传媒查册采访完全是两回事

记协指出,过去不少涉及重大公众利益的报道,包括政府高官僭建及选举舞弊等,都是透过查册方式揭露,一直以来从未发生过传媒滥用查册资料事件。记协强调,查册采访工作,与取得市民个人资料起底行为,“完全是两回事”。

记协认为,特首今日并无进一步交代传媒查册安排,“令人忧虑当局借打击起底为名,限制合法的采访工作。”记协促请特首承诺,保证不会对采访用途的查册作出限制,以保障仅余的新闻自由。

记协主席杨健兴担心,起底刑事化后,传媒作调查报道或会触及法律问题。(ZOOM截图)

记协主席杨健兴指,特首今日无提传媒采访查册问题,认为起底刑事化会令传媒作调查报道不只更困难,更有可能触及违法问题。他认为,只要在传媒工作者填写查册申请时,可填写作为采访用途就可。他又质疑,现时立法会只剩下一种声音,修订如此具争议性的条文,是否恰当。

学者︰起底刑事化应小心研究

浸大新闻系高级讲师吕秉权指,就起底刑事化应小心研究,就“起底”的定义应相当窄,他指,起底行为涉恶意造成仇恨和歧视,与一般传媒或其他公司机构对个别人士的调查不同。他亦质疑现时起底情况大幅收敛,现行亦有法例检控起底人士,是否有必要再修例。

吕秉权认为,若政府做得比较“滥”,某程度会削弱知情权,无法监察有权力的人士。他同时指出,政府亦是应受监督一方,推行收紧查册等修例安排有“角色冲突”,让当权者操控起底定义,或令政府能免被监察,社会失去制衡。

吕又质疑,政府是次举动或受国家影响,过去涉国家安全的资料,如国安公署图则都被收起,估计政府是希望全方位检视现时的公开资料,相信传媒只是受影响的其中一环。

私隐专员︰“起底”对受害人影响严重并持久

个人资料私隐专员钟丽玲表示,欢迎政府建议修订《私隐条例》打击“起底”。她称,私隐公署会参考其他司法管辖区的相关法例,以便就“起底”罪行的定义、刑罚、 举证门槛、私隐专员的法定刑事调查及检控权力等事宜,作出切实可行修例建议。

钟丽玲指,“起底”对受害人影响严重并持久,根据私隐公署上星期(1月28日)公布的问卷调查,至少三分之二受访者支持赋权私隐公署处理“起底”行为,以及要求社交媒体平台和网站删除“起底”内容、进行刑事调查,以及提出检控。

私隐公署自2019年6月起,至今年1月底,共处理5,560宗“起底”个案。 私隐公署同期曾 260多次去信共18个涉事网上平台营运商,要求移除共5,235条有关“起底”的连结,当中有3,801条连结(即 73%)已被移除。私隐公署于同期已将 1,400 多宗个案转介予警方作进一步刑事调查及考虑检控,并将59宗涉嫌违反禁制令“起底”个案转介律政司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