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天地】佛教沈香林纪念中学初中生社区探索问题助解决困局

撰文: 校园投稿
出版:更新:

学校不是象牙塔,莘莘学生每天上学除了学习学术知识外,最理想的便是即时走进社区,回馈社会。佛教沈香林纪念中学计划于下学年起,新推出一项集合研究、实践及回馈于一身的“专题研习”常规课程,有关新课程计划率先于中一及中二级试行,学生需透过搜集资料、整理和分析、综合与归纳、实地考察,甚至街头访问,以探索及回应研究题目,坐言起行地去舒缓或解决社会困局。

(佛教沈香林纪念中学图片)

“专题研习”是一个科学、有组织及富系统的探究式学习模式。校方计划在2021至2022学年由五天循环改成六天循环周制,并于每一循环周安排两个课节,合共70分钟的课时,进行专题研习课。

佛教沈香林纪念中学校长吕恒森指出,第一年是计划的试行阶段,对象为中一及中二,第二年将推展至中三进行。当计划进行两年后,我们需进行一个总结性评估,了解学生在进行了两年专题研习课后的学习动机、共通能力及品德情意有多大程度上的转变及进展 ,从而考 虑将更高阶的专题研习课,推展自高中层面。

(佛教沈香林纪念中学图片)

“专题研习”涉及跨学科和跨单元进行,当中的教学程序可以相当复杂。专题研习流程会简化为“ 三步走”的三个关键步骤,包括调查研究、社会实践及汇报评估。

首先,学生可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探索具兴趣的研究题目,然后通过搜集资料、整理和分析、综合与归纳、实地考察,甚至街头访问,以及亲身探访有需要人士等,加以研探并回应研究命题。而学生在寻找或制订研究题目时,一般都会受到数方面影响,如课堂学习、传媒资讯、日常见闻及风俗习惯等。各类讯息与前备知识的汇集,往往让学生对一些议题产生好奇、想像,甚至追求真理的动机,从而形成一个“ 知识缺口”,造就了设定研究题目的土壤,再作深入探讨。

校方期望计划赋予学生机会走进社区,走入群众,身体力行地了解自己社区,甚至社会及国家面对的实际问题,并尝试以服务或产品去解决市民所面对的真 实困难。经过科学性研究与真正的社会实践,学生需对整个研究计划作一个完整的汇报和评估。

+3

吕恒森表示,学校并不是独立于社区的超然体,也不应是只集中于学术探究的象牙塔。专题研习科就是希望在校内造成一股探讨社区问题,了解民生百态,甚至坐言起行地去舒缓或解决社会困局的崭新学风。

老师在“专题研习”中,很大程度上既扮演了促导者的角色,与学生同行 ; 也肩负了类似师徒制的师傅功能,加上“专题研习”课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有别于一般的常规课堂。因此,校方建议老师多参与由大学或专业培训机构举办有关指导专题研习的课程,有系统地了解如何带领学生进行调查、搜集资料、学术研究、实践计划、撰写报告及发布成果。

(内容由佛教沈香林纪念中学提供)

欢迎所有中学、小学及幼稚园投稿至“01校园”,有意投稿者可将文稿及照片经电邮传送至campus01@hk0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