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科削半|中学校长会干事撰文 批课程改革有政治考量
特首林郑月娥在今届《施政报告》中,将推行11年的高中通识科“拆骨”,为教育界带来震荡。退休校长、中学校长会荣誉总干事黄谓儒今日撰文,批评《施政报告》教育界部分明显有政治考量,对通识科的“改动”未曾交代详细的研究及数据支持,更要仓卒下学年推行,除为学校课程规划及人手调配带来挑战,亦对高中学生学习带来影响。他又感叹,过往老师为推行通识科进修,努力研磨雕琢教学单元设计及教材,但累积的教学心得却换来“通识科第一日已出现问题”的棒喝,质疑谁是始作俑者。
教育局回复称,不会逐一评论个别人士对教育问题的意见,重申通识科的改动充分考虑专责小组的建议,属明确专业的决定。局方又指,科目改革不会导致教席减少,会继续协调整个教育界,促进本港教育的发展。
中学校长会荣誉总干事黄谓儒以《2020年施政报告– 喃喃自语?自问自答?》为题投稿撰文,批评报告达三万多字,宣读超过两小时,但是所提及地方不少缺乏细节或理据,认为内容以“政治考量”为出发点,“例如报告中140多次提到“国家、内地、大湾区、宪法、基本法、国安法”。黄谓儒认为,《施政报告》教育部分清楚彰显林郑的“政治考量”,报告有关教育的十一段,其中四段都与“社会事件”、国民教育、通识教育等有关。
林郑曾指,通识科自从十年前推出以来一直都是争议不断,近日见到社会的纷争和这么多中小学生违法违规而被拘捕,更加令人担心在教育、在学校、在课堂里,其实学生们正接受一些怎样的教育,故必须对通识教育进行一定的“改革”。
不过,黄谓儒反驳,改变科目名称、缩减一半主题及课时、教材送审等,政府是否有是否有详细研究及数据支持这些大改动,是否肯定这些改动可以防止科目及课程“被异化”、减少学生违法违规。
叹老师为推行通识科付出努力 今教学路未知如何走
黄谓儒又担心,政府计划将通识科课时减少一半,届时过剩的老师将如何处理。他慨叹,昔日老师配合教育局推行新高中通识科为核心科目,修读教育文凭、专科硕士,甚至博士学位,“现得来这样的回报,他们的教学路该怎样走下去?”他指,昔日老师为了六个教学单元设计教材,努力研磨雕琢,当中积累的教学心得却换来“通识科第一日已出现问题”的棒喝,质疑谁是始作俑者。
教育局计划最快下学年推行通识“新科”,黄质疑,教材与教科书能否于明年四月就绪,学校如何在目前有限资讯下,为新课程带作出规划及调配人手,质疑仓卒“改动”,对高中学生学习是否利多于弊。
教育学生学习公义、公平观念同样重要
另外,《施政报告》亦提及要加强德育、公民及国民教育,深化《宪法》和《基本法》教育,是培养学生国家观念及国家安全意识的基础工作。黄谓儒认为,国民、市民,特别是校长与老师于教导青少年奉公守法,尊重法律均责无旁贷,但指,学生接触资讯多不胜数,加上普世“批判性”的思考方式,若今天仍以单向式、灌输式著学生安然、全然接纳与尊重《宪法》、《基本法》、《国安法》,质疑是否有效。他强调,教导学生奉公守法之余,学习公义、公平、乐助、反思等观念亦至为重要。
教育局回复称,不会逐一评论个别人士对教育问题的意见,重申通识科的改动充分考虑专责小组的建议,属明确专业的决定。局方又指,学校教师人数基本上按班级数目及班师比计算,科目改革不会导致教席减少,惟教师任教科目安排及课节调配,校方可按校本管理原则灵活处理。
教育局重申,期望新课程能最快于2021/22学年落实推行,并会继续协调整个教育界,促进本港教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