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园租户花8年领牌进驻 年回收不足千吨 叹本地设施无优势

撰文: 劳敏仪
出版:更新:

环保园落成逾10年,原期望本地可再造资源免被当垃圾,葬身堆填区,亦避免过分依赖出口处理。惟每日人均都市固体废物弃置量年年上升,回收率却持续下跌,2018年逾9成回收物料仍靠出口再造。资源已投放,却未有效解决,问题出在哪儿?
有专门处理废铅酸电池的租户,厂房营运一年多,每年回收量却不足1,000公吨,只达预期目标的两个月份量。租户叹言,单计申请牌照进场已花去8年,成为全港唯一持牌处理设施,惟政府仍继续容许废铅酸电池出口,本地设施反变无优势,最终一年亏损数百万元。另有环保园“开荒牛”租户坦言,获批土地后只能“自生自灭”,有能力处理,但政策不配合,即使续租留守环保园,只是“洗湿咗个头冇得拣”。

政府希望,环保园能为本地回收物料提供出路,及减轻可再造废物主要依赖出口的问题。(资料图片 / 梁鹏威摄)

环保园至今共租出12幅土地,回收废食油、废木料、废电器电子产品、废塑胶、废电池等,租户以可负担租金,租用建有基建设施及专用码头的长期用地,却未能因“环保园”品牌而受惠。

电池厂回收不似预期 一年蚀百万元

租户之一的香港电池回收中心,投资逾亿元设厂,去年9月启用,是本港首间铅酸电池回收厂。该类电池常见于交通工具的起动电池,以及电讯公司和数据中心的备用电池,属有毒化学废物,须交由持牌化学废物收集商处置,否则可判罚款和监禁。经中心处理后,废电池可制成铅条、胶片及工业用硫酸盐。

营运董事吴瑞麟表示,原以为有法例监管,每月至少回收300至500公吨,每年最多可处理4万公吨。惟截至今年10月,厂房的回收量不足1,000公吨,来自政府部门只有数公吨。他坦言,中心已提供免费上门回收服务,确保电池妥善处理,但政府仍容许铅酸电池出口处理,令回收遇上樽颈位,“我哋积极揾客,但无推广,大家不以为然,加上容许出口,香港处理成本好高,变相竞争好困难。”翻查资料,去年有4,360公吨铅酸电池出口韩国,较2018年增加超过一倍。

回收不似预期,与最初向政府承诺每月至少处理300公吨相差甚远,一年过去更亏损数百万元。吴直言,厂房虽有能力处理全港铅酸电池,但政策并不配合,“你(政府)唔做嘢,如果仲怪我做唔到,边个同你做啊? ”

租户叹离场几乎等同结业

至于在2008年进驻环保园的倡威科技有限公司,将食肆收集的废食油转化为汽车用的生物柴油,同样面对出口商竞争。营运总监黄耀光解释,工厂成品属再生能源,与出价较高、只需把废食油“脱水脱渣”出口的商人竞争,难言情况“公平”,加上厂房不准处理进口废食油,竞争力进一步削减。

黄说,原期望在环保园品牌效应下,可增加回收量、振兴环保产业,现在感觉是“(政府)提供一块地后,租户自生自灭”。有工厂长年“喂唔饱”,平均每月回收约600至700公吨废食油,惟厂房机器只需一日运作16小时,已足可处理1,000公吨。

至于会否考虑退租?黄耀光形容“洗湿咗个头冇得拣”,投资数千万元,离场要平整土地,设备亦牵涉牌照等问题,不续租几乎等同结业。他坦言,多次向政府解释经营难处,但失望而回,只能说“要自力更生,揾方法生存”。

另一进驻环保园多年、回收塑胶的新立钢德福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李琬婷表示,租户要遵守园内法规、每月向环保园提交报告、基建投资庞大,自由度远不及在园外设厂,希望当局特别关顾环保园租户,协助回收。

环团建议过渡期容许处理外国废料

绿惜地球环境倡议总监朱汉强分析指,园内租户虽然有地,但没有政策及回收系统配合,单靠自行本地回收,只是艰苦经营。虽然随立法会会期延长一年,垃圾征费条例草案重返议会审议,但仍存变数。他认为当局应面对现实,扶持本地再造业,才能提升公众对回收信心。

他建议,政府应重新整理未来废物管理蓝图,在推行垃圾征费前的过渡期间,容许租户处理不多于一半比例的外地废料,支撑基本运作,日后才有健全厂房衔接,配合回收政策推行。

环保署:会积极跟进租户困难

环保署回复指,若个别租户遇到发展和营运上问题,例如未能达到承诺处理量,署方首先会积极跟进及了解他们面对的困难,以便提供协助,并按租约和具体实际情况跟进和处理。发言人表示,政府部门及相关设施所产生的废料,一般会按实际情况及经既定程序,招标后交给回收商作适当处理,又强调租约协议不准许租户处理进口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