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厕都要默书 父母压力女儿患抑郁 专家:家长先控制自己情绪
现年24岁的阿诗(化名)为独生女,自小著重学业成绩,妈妈虽未有开口要求她必需考入大学,但她因感受到母亲的期望,每当温习时亦非常用功,甚至小学时候父母于家中厕所特设一块温习台,方便能“如厕时默书”。妈妈曾向6、7岁的阿诗说:“2010年你会点?入大学啰!”令她自小认为“成绩系好重要,我系一定要入大学,唔系就会死。”
小时父母经常吵架,她每次被责备时亦会先认为是自己的出错及非常紧张,但她未曾与父母倾诉。一次父亲因一些事斥责她,情绪失控把櫈掟向墙上,吓呆了阿诗,加上母亲再度责骂,她从此认为“父母不会理解”,而未有向他们道出心事。
压力大害怕改变
及后升上band1中学,一向成绩优异的她,依靠咖啡提神拼命通宵读书,至公开试前四个月“压力爆煲”患上抑郁症,其后因药物影响不能集中,最终考不上大学。当时的她曾报读护士课程及当过数份工作,但当公司晋升她时,虽然她的病情已转好,但仍会因压力问题而辞职,“我宜家好惊改变,惊好难,就会谂好耐之后辞职”。
过来人:父母应多奖励子女
多番经历后,她仍未曾告诉父母一句“其实到宜家,父母仍唔会知我系因为佢哋管教问题而病发,我哋唔讲心事,无办法,我亦过唔到心理关口。一家人表面上无事,但我只系想搬出去。”父母从学校社工得知她情绪有问题,但只以为是学业问题,并不知道有更深层的“心结”。
事过境迁,阿诗虽已康复但仍未将心结告知父母,只能依靠堂姊为自己尽力打开一扇紧闭多年的门。“我希望家长可俾多啲子女能自由发挥,同埋多啲award (奖励)小朋友,唔好太细就著重成绩,会造成压力。”
父母情绪影响子女
浸信会爱群社会服务处,跟香港教育大学合办的“家长情绪与儿童发展”调查报告,向130对平均43.5歳,教育水平为小、中学毕业为主的家长;及平均年龄为11.5岁的子女,个别作出问卷调查。结果,有46个样本的家长焦虑征状较高,当中超级半数子女在学习、社交及自律上有问题。另外,家长以斥责等高压教育手段管教子女,当中有7成子女出现行为问题,例如:说谎,比较少用高压教养的家长多出近28%。
浸信会爱群社会服务处精神健康综合服务协调主任盘鳯爱表示,不少家长认为先以打闹或愤视方式尽快解决子女问题,而非先了解他们的感受,会将问题加深。“快啲处理子女问题,㩒低件事后可处理其他问题(家务或工作),不经意将(子女)问题越积严重”。家长焦虑征状影响孩子情绪、行为及过度活跃问题,希望家长感觉到自己情绪有异后,静观觉察控制自己情绪后,才处理子女问题,减低对子女的影响,建议家长以3B4A方式,即先深呼吸(Breath)去作自我观察后才以“觉察”、“接纳”、“分析”及“行动”去处理子女问题。
3B:呼吸三次(breath)4A:“觉察”(Aware )、“接纳”(Accept)、“分析”(analysis )及“行动”( a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