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例风波一周年|新工会如雨后春笋争话语权 工联会:不应政治化
一场反修例风波,走过365天,对立仍未平息。除了街头抗争,亦有各行各业的人打著“工会战线”的旗号,新成立工会如雨后春笋。“工会就系政治组织,所有劳工问题根源来自香港立法制度。”徐考澧于去年年底组成“香港酒店业工会”,坦言受去年数次罢工行动影响,加上有感现有工会未能改变旧有模式,令打工仔仍缺乏话语权,希望“靠新工会去突破旧有框框。”代表左派阵营、传统工会代表的工联会,理事长黄国则认为工会角色不应“政治化”,“如果工会变成政治组织,就会偏离工会原意。”
“大人肯罢工,细路唔使冲。”这一句口号不时出现于反修例运动中,而罢工行动例如6月12日、8月5日等,当时均于社会引起回响及争议。谈及创立工会之始,徐考澧坦言深受去年多场罢工行动的启发,“头一日(罢工)有成效但后劲不继…希望透过工会去组织,透过和理非抗争。”
制度内倾斜商界 盼聚劳工力量抗衡
他于酒店业界工作多年,有感劳工法例未能保障雇员权益、立法会制度内仍以商界作主导,往往令打工仔的需要遭忽略,“工会就系政治组织,所有劳工问题根源来自香港立法制度、选举制度的问题。”他续说,成立工会正希望从制度内、外两方面为工人争取权益。
制度内他希望透过争取立法会更多议席,打破倾斜商界的惯例,而制度外则盼集合更多人参与工会,以人数扩大“劳工话语权”,“工会功能为聚集行业内的员工,令(员工)有话事权同资方去抗衡,争取应有权利。”
港人乏认知 “要突破旧框框”
“香港酒店业工会”于去年11月成立,会员人数由初时只有约20人,在半年内增至现时的500人。作为主席的徐考澧谈到工会之路,认为最大阻碍来自港人对工会缺乏认知,“过往工会形象专注于帮助基层劳工,对广大打工仔而言系无乜关系,令他们无动机加入工会。”此外,公众普遍将工会与利益挂勾,“有人会问,入工会有咩著数。”而传统工会的既有框架亦窒碍发展,“接到求助先去搞记者会,再去公司示威,罢工都比较少。”他直指旧工会的行动力较低,“好似已经妥协咗…更要新工会去突破旧的框框。”
他坦承,随著肺炎疫情、反修例运动的街头冲突渐减,工会成员数目增长减慢,3月至5月间只增加50名新会员。工会未来的工作将主打教育、宣传,并透过定期会员大会、网上直播,希望唤醒打工仔对劳工权益的关注,壮大工会的声势,“工会原意保护所有就业的人士,不分立场、政见。”
工联会:工会不应为政治组织
成立超过60年的工联会,向来被视为传统左派工会代表,面对新工会冒起,理事长黄国直言“可能佢哋唔系工会。”他担心新工会成立只为达“政治目的”,“为左功能组别投票权成立工会。”他又称,怕这些新工会沦为“挂羊头卖狗肉”,“如果工会变成政治组织,就会偏离初心、原意。”
至于在立法会劳工界功能组别内占两席的工联会,他说,定位同样为政治组织,但强调不会本末倒置,劳工权益必定为首,而政治则放次位。
批去年罢工惹起社会反弹
工联会于六七暴动期间,曾发起全港大罢工,黄国形容罢工为“工运的原子弹”、属“最后的手段”,行动前要顾及社会支持度、对业界形象的影响等,否则只会自乱阵脚。他批评,去年反修例运动中的罢工只是打著政治口号的“政治性罢工”,质疑行动未令打工仔受保障,更惹起社会反弹,又以医护界数月前发起罢工作例子,“𠵱家医护界喺社会形象好咗,定差咗呢?”
黄国不讳言工联会的成员缺乏新血,会员平均岁数约为40岁的中青年。他指未来的发展重心会著重年轻人,包括关注年轻白领的工作压利、压力,又会推动年轻人认识内地,加强与大湾区的联系,“无新血就会倒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