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E历史科57.1%考生答“弊多于利” 杨润雄:竟有4成答利多于弊
2020年中学文凭试历史科(世史科)涉及中日关系的试题引起风波,教育局主动要求取消试题。考评局上周五(22日)决定取消问及考生是否同意“1900-45年间,日本为中国带来的利多于弊”说法的分题。
立法会教育事务委员会今日(25日)开特别会议,当中教育局局长杨润雄及考评局秘书长苏国生均出席,为两人在取消试题争议后,首度同场公开露面。苏国生在会议期间表示,考评局曾初步检阅考生答卷,统计数据显示,有57.1%考生的答案为“弊多于利”,38%答案包括“利多于弊”。教育局局长杨润雄在会后说:“题目最后出来,竟然有近四成学生答‘利多于弊’,抚心自问条题目系咪有误导性、资料不齐备,所以学生才会有这样的答案。”
苏国生在会议期间表示,考评局曾初步检阅考生答卷,统计数据显示有57.1%考生的答案为“弊多于利”,38%答案包括“利多于弊”;另外有78%考生的大答案包含弊处,另有17%考生只提及利处,4.9%考生没有表达立场。苏国生称,考生被不适当资料引导,若为该试题评分会对考生不公平。
考评局已派出两名成员加入教育局调查小组
身兼考评局委员的教育局副秘书长康陈翠华表示,要检视的试题问题必须“解除保密性”,她称考评局同意相关说法,她续指考评局已派出两名成员加入教育局牵头的调查小组,该小组亦有业内人士参与;考评局亦会作内部检讨,完成后将向教育局提交报告,教育局核实后会再决定如何跟进。
杨润雄斥:抚心自问条题目系咪有误导性 资料不齐备
教育局局长杨润雄在会议后表示,考评局很多工作有高度保密性,法例下对保密性有极高要求,所以需要获考评局的同意,教育局牵头的调查小组才能判断问题根源。他又澄清,“解除保密性”的说法是针对今年涉及争议的历史卷第二题,与该题相关的保密内容才需要解除,并非在制度上或将来所有题目都需要解除保密。
对于考评局数据显示有接近六成考生的答案是“弊多于利”,而答“利多于弊”只占38%,杨润雄认为,会议期间不同党派的议员均认为该段时间国家正经历苦难、艰辛时期,日本侵华事实大家都知道,“题目最后出来,竟然有近四成学生答‘利多于弊’,抚心自问条题目系咪有误导性、资料不齐备,所以学生才会有这样的答案。”他续指,此数据呼应题目在资料提供、资料引导性方面均存在问题,未能有效成功评核。
教育局上周已向委员会提交文件,指出题目有四大问题:试题资料容易误导考生、不宜以开放式题型提问、设题方式未能符合课程及评估指引、无法设计评分标准。
今届文凭试世史科于5月14日开考,其中卷一第二题(c)分题要求考生就提供资料及所知,说明是否同意“1900-45年间,日本为中国带来的利多于弊”。随后多个建制团体群起而攻之,当晚教育局发声明指试题附带极为片面的资料具“引导性”,又指该试题“严重伤害了在日本侵华战 争中受到莫大苦难的国民的感情和尊严”,并且谴责考评局。
翌日(5月15日)凌晨3时,考评局发声明指,由于阅卷程序未开始,不宜评论试题,恐会影响阅卷的公平公正,有损考生利益。当日下午3时,教育局局长杨润雄破天荒要求考评局取消该试题,并会派员到考评局了解出题及审题机制,他更明言该题“答案只有弊,唔会有任何利”。
考评局委员会两度开会商讨有关事宜,其中于5月18日首次会议后未有任何定案,秘书长苏国生于开会前表示,对是否取消试题未有定案;至5月22日才宣布正式取消该分题。
历史科卷一试卷总分为60分,全为必答题,该题占8分,即约13%;取消分题后,8分依然获保留,但会参考同卷其它题目,以两种方法估算考生可能取得的分数,并会选取较高的分数为该题最终分数,以保障考生利益:
基于考生在卷一题目 2(a)及(b)的表现进行估算,其理据是2(a)及(b)题评核同一历史课题的知识。
基于考生在卷一题目1(c)、3(c)与4(c)的表现进行估算,其理据是历史科卷一各题的(c)分题均评核相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