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科老师发公开信:考生不论立场均须论利弊 题目设计符合课程
教育局近日狂轰中学文凭试历史科一道问及日本侵华是否利多于弊的题目设计偏颇,指提供予考生参考的史料片面,要求考评局取消该试题,教育局局长杨润雄更斥题目无讨论空间,只得弊而无利。
一班现职高中历史科的老师今日(18日)发表公开信,指该题目要求考生按“根据资料”及“就我所知”,全面地涵盖试题列明的“1900年至45年间”的历史事件,非坊间误解题目只谈论日本侵华大战中的伤亡,一众老师认为题目设计符合历史科的课程指引,考生不论取任何立场,均须提出弊与利两方的论点,加以比较并作结论。
信中又称,历史教育要求学生具国民意识及世界视野,应以开放态度讨论并纳百家之长,望教育局相信老师在课堂上的专业教学,以及学生的史学训练,有能力处理试题,促教育局深思取消试题的决定,勿漠视考评局既有之专业、独立机制,动摇文凭试基石之余,亦为学生带来无可挽回的影响。
一班现职的高中历史科老师发公开信,逐点分析被指题目偏颇的历史教试题,并促教育局再深思取消考题的决定。
公开信中循历史科的课程理念、评核要求、涉事题目的设计、以及教师与学生课堂上的讨论各方面分析,该批教师认为,《课程及评估指引》要求学生有能力分辨事实与见解,辨识偏颇的观点、隐晦的假设及空洞的论点,并须比较史料,根据显证提出合理结论,这批老师认为涉事题目与历届试题的考评模式无异,符合评核要求。
题目设计要求考生多方面运用史料并阐述论点 切合课程指引
有指涉事题目“1900-45 年间,日本为中国带来的利多于弊。你是否同意此说?试参考资料 C 及 D,并就你所知,解释你的答案。”所提供的史料仅得1905年及1912年的文章,资料片面,现职老师认为,题目清晰要求考生需运用“参考资料”及“就你所知”,即答题需涵盖中国晚清、民初、军阀混战、南京十年及抗战阶段等众多历史事件。
至于杨润雄提到的“只有弊没有利”言论,前线老师认为,按《课程指引》,考生不论选择同意或不同意,均必须提出利与弊两方的论点,加以比较并结论,符合指引中“建立确切的历史观点与视野”的要求。考生亦须详细阐述这些影响“如何”以及“为何”属于正面或负面,符合指引中要求学生恰当选用史料,提出合乎逻辑的论点。
教育局应信教师专业、学生有能力处理史料
公开信中亦谈及,老师日常课堂上的教学要点,指引清楚列明在教导“中国的现代化与蜕变”,学生须识别晚清政府及南京政府的主要改革,并能评价辛亥革民及五四运动对中国的意义。而在“日本及东南亚的现代化与蜕变”的课节,则需按日本二十世纪初的社会概况,分析军国主义的兴起及其对亚洲影响,意味学生历经三年高中课程后,有能力处理该试题,并作出具识见的判断,包括分析资料的立场是否有偏颇,公开信促教育局相信教师的专业教学,以及学生具历史知识处理试题的能力。
促教育局三思取消试题决定
该批教师认为,讨论试题中谈及的历史时期,并非只包括大战中的伤亡、牺牲,便能全盘蔽之,而历史科在培养学生国民意识之余,世界性的视野也是必不可少,重要的是以开放的态度面对历史观点,讨论并采纳百家之长。
教师直斥,教育局现阶段贸然取消试题是“匪夷所思”,漠视考评局既有之专业、独立机制,动摇文凭试基石、亦为学生带来莫大困扰,形容局方做法不公且令人担忧。教师促请教育局深思上述决定,切勿因未有定论的观点使孩子沦为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