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检视160公顷棕地仅发展2.5% 团体:“交货式”回应民意

撰文: 张嘉敏
出版:更新:

本港房屋供应严峻,新界棕地一直为极具争议性的土地选项。政府自2016年公布的《2030+》提出发展棕地,及后的土地供应专责小组亦将棕地列入优先发展的选项。规划署牵头的“新界棕地使用及作业现况研究”,首阶段检视约160公顷较接近现有基建设施的棕地,仅占总面积约2.5%、即36公顷适合发展。
本土研究社陈剑青指,政府今次公布可发展的棕地范围“大缩水”,当中发展进度甚至较棕土扩展速度慢。他批评政府于发展棕地上明显较消极,“交货式”回应获早前于土地大辩论中,获大量民意支持的土地选项。

蓝地北棕地群(梁鹏威摄)

政府于2016年公布“跨越2030年的规划远景与策略”(简称香港2030+),当中提到透过运用棕地及荒废农田发展新界北土地,当时预计涉及新界北约200公顷棕地。时任发展局局长陈茂波曾指出,将展开棕地研究及多层大厦安置棕地作业者。

土地大辩论八成受访者支持发展棕地

应届政府于2018年就土地问题展开为期五个月的“土地大辩论”,土地供应专责小组提交的最终报告建议,优先发展8个土地选项,当中棕地亦为获建议优先处理的短中期选项之一。报告同时指出,棕地于18个土地选项中,获得的支持度最高,于问卷及电话调查均分别有约八成受访公众支持发展棕地。

8组可建公营房屋棕地 涉大型机械工程 作业者叹觅地搬迁难

可发展棕地群毗邻私人项目 本土研究社忧沦“开荒牛”失主导权

为寻求社会共识,土地供应专责小组于2018年成立,为各土地选项作公众咨询。(资料图片)

规划署牵头的“新界棕地使用及作业现况研究”,自2017年开展研究至去年11月发表报告,当中提及全港有约1,414公顷有作业的棕地,扣除已纳入新发展区的棕地范围,仍有约700公顷可探讨其发展潜力,并会分阶段研究当中的450公顷。

政府日前就首阶段研究的160公顷提交报告,指部分棕地面对架空输电缆、地理位置等发展限制,亦有约三成棕地分布零散,其余则已规划作房屋或社区设施,最终只有36公顷的棕地适合发展公营房屋,占全港棕地仅2.5%。

+26

陈剑青:忽视细幅棕地发展可能性

本土研究社成员陈剑青指,政府以范围2公顷以上棕地群作考量,忽视面积较小的棕地发展可能性,没有完整审视新界的土地发展计划。他指,每年棕地扩展范围达数十公顷,惟政府于未来10年仅发展36公顷,认为进度较扩展速度慢属“讲唔过去”。

他指出,土地大辩论的公众咨询显示棕地为民意支持度较高的土地选项,但政府于发展棕地上明显较明日大屿等消极,质疑为“交货式”回应民意,对余下约290公顷的棕地研究不抱期望。他认为政府应先冻结棕土,避免继续扩张,其次应因应不同地区的棕地发展,包括应将重置作业者纳入规划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