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大律师】成为资状是否必定名利双收 原来这头衔曾是魔咒

撰文: 吕乐谦
出版:更新:

每年六月,终审法院都会举行一次资深大律师任职典礼,获准“升仙(senior的谐音)”的大律师,都会穿上黑色丝质长袍,戴上平日甚少用上的长式假发,在同业见证下接受委任,是为司法界一年一度的大事。今年就有四名大律师李薛日华、孙靖干、林欣琪及李律仁获得委任。至于得了头衔,是否代表可以收费更高,更名利双收。翻查历史,原来英国曾有一段时期,得了御用大律师的名誉,反而限制了他们接特定案件,变相收窄了财路,此限亦是免行业被资深业者垄断。不过,时至今日,当年的限制早已取消。

四名今日获委任的资深大律师(由左至右):孙靖干、薛日华、林欣琪及李律仁。(黄宝莹摄)
+7

御状是行业翘楚的象征

如要追溯香港资深大律师制度的源头,必须回到回归前的英属司法制度。英国“御用大律师”任命最先出现于17世纪,但此名誉头衔当时并不为时人所重视,直至19世纪初期,英国司法界才开始视“御用大律师”为整个大律师行业翘楚的象征,亦享有某部份的优待。

19世纪接刑事案要得英皇批准

不过,当时担任御用大律师亦有限制,如在撰写状词及上庭时,必须聘请一位年资较浅的大律师为副手;在刑事案件中,因为辩方律师的角色,会被视为向国王的政府抗辩,故必须先得国王批准才能接受,否则御用大律师是不得担任刑事案的辩方律师。

免行业被资深业者垄断

因此,御用大律师的头衔,实际上亦收窄了他们的收入来源和工种,变相增加了他们执业的难度,反而令人更难“揾食”。然而,此制度其实亦另有目的,有些御状无法接的案件,机会自然落入其他没有这头衔的大律师,变相保障资浅业者的生计,令行业不至于被资深的讼师垄断。

但到20世纪,上述各种限制渐渐被废除,到现时而言,御用大律师仅为一名誉头衔,实际执业上与普通大律师再无不同。

香港资深大律师的排名中,以1979年获委任的李柱铭排第一位。(资料图片)

九七后御用变资深

香港的司法制度承传至英国,而殖民地时期,香港司法界亦跟随英制设立“御用大律师”一职。在英属时期,香港“御用大律师”的册封是经香港首席大法官(前称香港首席按察司)建议后,由英女皇在港代表(例如港督)正式册封;1997年香港主权移交后,“御用大律师”改名为“资深大律师”,同时保留原有的仪式服装和待遇;已获册封的御用大律师,亦自动过渡成为资深大律师。

港女性资深大律师只有13人

连同今日被册封的4位资深大律师,现时香港执业的资深大律师共106位, 包括 93 男 13 女,占全港大律师人数不足8%。资深大律师的名册,亦有论资排辈,愈早获得名衔的,其位置就愈前,目前香港资深大律师中排首位的,是民主党创党元老,1979年获册封的李柱铭,由第二位起的是资深大律师张健利、清洪、陈景生、及同于1989年被委任的廖长城及罗正威,而排位最高的资深女大律师则排名第七的梁冰濂,她于1990年取得这衔头。

资深与否工作无太大不同

回归后,资深大律师与大律师除了头衔上有差别,实质工作并无太大的不同。不过,从行内人眼中,仍可在一些细节上有别,如在诉讼书上,资深大律师可于名字后加上“S.C”(Senior Counsel) 以表示身份。

资深大律师的礼服中除了手袖外,亦包括白手套,同样都要特别订制。(江智骞摄)

“战衣”价格却大不同

除此以外,资深大律师出庭可以穿上丝质黑长袍和特制的短假发,每年资状的任职典礼,亦会称之为“take silk”,意指穿上丝袍之意。故“升仙”一族,亦须选购新“战衣”,外形上与大律师的略有不同,但价格却有很大差别,例如大律师的黑袍而言,每件约149至199英镑(约1490至1990港元),但资深大状丝质黑袍,就需780至2160英镑(约7800至21600港元)不等,足足贵上好几倍。

假发制作需时1个月

但价格之别也反映在其手工上,大律师假发的价格索价5400元,需时10多日制成;而资深大律师用的短假发造工更为细致,售价亦贵一倍至约1万元,并需制作1个月才可完成。即使保存衣饰的袋子,资深大律师和大律师亦有分别。一般来说,大律师会用深蓝色的袋子(Blue bag),御用大律师或资深大律师则会用深红色袋子(Red bag)。除了假发和衣袍,袋子亦可用来装法律书籍。

有逾10年执业经验才能申请

按条例规定,所有大律师必须执业10年才可申请,但绝大部份获任命者都有逾10年,甚至15年的执业经验,且必须品格良好,在行内有杰出表现,才可申请成为资深大律师。目前香港的资状现由终审法院首席法官任命,他亦需咨询大律师公会执行委员会主席,及律师会会长后,才决定是否对申请人作任命。资深大律师这头衔是业界身份的象征,当了多年大律师并有不俗成就的,都难抗拒这魔力,但获委任也非轻易,闻说不少人申请人都作过不止一次申请才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