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资深大律师女性仅占12.5% 律师袍下3位巾帼坚持自我

撰文: 陈健佳 陈雯慧
出版:更新:

律师行的师爷(即法律行政人员)接了一宗贩毒案,他跟客户说:“我找了一个女大状,你有没有意见?”客户不假思索便说:“我怕她不够硬朗,怎样赢到对手?”师爷怕客人输官司,会推卸是女大状的问题,于是换了男大状顶上。愈趋男女平等的社会中,法律界仍然是男性主导。即使大学法律系每年入读的女生,已经超越男生数目,但正式执业,甚至专打刑事案的女大状相对少。大部分专长民事案,即使是刑事,也倾向商业罪案较多。《香港01》访问3名女律师,在阳刚领域上,如何维持自我又不失女人本色。

大律师公会统计,全港有1247名大律师,863名是男性,384名是女性,当中成为资深大律师有96人,女性只有12人,占12.5%。

每年的司法年度开启礼,云集所有法律界人士,法官、资深大律师则获安排坐在台上。(梁鹏威摄)

高等法院上周六(6月11日)举行一年一度的委任资深大律师仪式,4位精英晋身大律师的塔尖。其中较瞩目的是刑事出身、律政司高级助理刑事检控专员黎婉姬。她专长刑事案,曾经处理美林董事妻子杀夫案。万绿丛中一点红,根据大律师公会统计,全港逾千个大律师中,女性只占30%。而成为资深大律师的女性,只有12人。

2006年成为资深大律师的谭允芝,是现任大律师公会的主席。她在商标法是业界的表表者,原来她入行时,也曾处理过刑事案件,并有一次难忘经历,“当时做当值律师服务,有市民被控打执法人员,但原来他无辜,盘问中发觉案中受伤的是他。还他清白后,他好感激我,几天后,他找到我办公室地址送礼物来”。

这次维护正义的经历,并未令谭允芝选定从事刑事案,她认为民事案的类形较多,较具挑战性,最终选定民事案。不过,处理刑事案期间,她称适应能力要较高,“接触一个比较黑暗的世界,接触的人跟自己不同,你要明白他们的语言、行径。”

刑事案件分为“街头刑事案件”(STREET CRIME)和“白领刑事案件”(WHITE-COLLAR CRIME),前者是指打劫、杀人、风化、贩毒等。街头刑事案件很多时靠师爷接办案件,再委托大律师处理。白领案件涉及商业讹骗、贪污、洗黑钱等。

谭允芝是现任大律师公会的主席。(梁鹏威摄)
以前有人会讲,法官听你话,因为你是女仔。对手这样说是令你不自在,你赢他就会这样说。
谭允芝(1984年执业) 资深大律师

师爷:客户嫌女大状不够强势

“本地行专做刑事的多为男性,因为三教九流都要识,我以前专做商业案件,犯事的人很斯文,但他们嫌女律师不够大路,只看小处,无大将之风。”入行逾20年的男律师称。另一位师爷也坦言,若找女大状负责案件时,会先问问客人意见,“一旦官司输了,客人会嫌女律师做得不好,又会埋怨我们,所以事先问他的意见会较好。”

面对如此看法,女律师又如何对应?谭允芝说:“好唔好打,不只是在客人面前,也要在法官面前表现是否可行,好唔好打,不只是装腔作势,就可以变得好打。”她续说:“如果你开口法官不听你说,或者多多余余撒娇撒嗲,当然没有用,你要取悦的不是客人,而是赢得法官的信任,如果打官司,你经常做得好好,没有理由不推荐你。”

大师姐之言,年轻一辈也有同感。区晓岚2002年执业,是本港少数有涉猎刑事案的女大律师。“在法庭上,being female(作为女性),我不会认为女性‘蚀底过’男性。”

她表示,街头刑事案件依赖师爷的稳定客源,有时未必会是客户开口指明不要女大状,“你试想一下那些STREET CRIME的案件,被捕人士找一个大律师担保,他都想找一个同声同气的人,他们说话经常夹杂粗口,平日女大律师不会是这样,根本是思维模式、气场的不同。”

作为前辈,谭允芝分享一套应对方法:“你工作啫,正正经经,你未必mixed埋佢哋,未必有同样行为。他们钟意玩,未必要跟他们去玩。他们钟意饮杯嘢,你钟意礼貌上可参与,不钟意可以不去,仍然可以保持好独立,我们不是要自己揾生意回来。”

刑事案中接触社会黑暗面

然而,在社会文化上,客户已选择不要女大状;而且“街头刑事案件不只是打官司,还要到赤柱、荔枝角、喜灵洲甚至罗湖的收狎所或监狱,听取客人指示,该等地方都是污秽秽的,很多女大律师都未必喜欢入内,所以甚少行内女大律师会专做街头刑事案件。”

区晓岚2002年执业,是本港少数有涉猎刑事案的女大律师。(梁鹏威摄)
在法庭上,Being Female(作为女性),我从不觉得女性(大状)“蚀底过”男性。
区晓岚(2002年执业) 大律师、调解员

区晓岚现时所处理的刑事案件,亦只是占其整体案件的三成,都是属行内俗称的“白领刑事案件”,其余七成都是商业法、建筑、土地等民事官司。

谭允芝直言,女性担任大律师最大的弱点,“太过意识到自己是女性”女为悦己者容,但她认为有些“Do and Don't”要注意,例如“不要打扮太女性化,眼睫毛好长、头发又太刻意处理,可以将自己变得专业些、中性些,并非要你扮男仔,或像男性般的说话态度,而是让人忘记你性别的分别,让人专注你的功夫。”她指女性细心,敏感度高的优点,有助律师工作。

谭允芝称,以前也有男律师这样说:“法官听晒你,因为你是女仔。”这些话是令女性觉得赢了官司,也不是凭自己实力。

年轻一代面对的市场竞争

区晓岚从不认为女性不适合当大律师,只要任何人都有独立、大胆、坚持己见的性格,都可以加入大律师行业,男女大律师上庭的诉讼技巧亦无太大差异,反而她认为近年入读法律学院有7成都是女生,加上女生沟通技巧和语言能力强,相信未来趋势是更多女大律师会“take silk”,被委任资深大律师,但她感慨的是,近年加入大律师行业者,都较她13、14年前入行更困难,不是因为法律界要求专业资历或取得执业牌照困难,而是要在这行继续经营下去、维持生计十分困难。

区解释,随着更多法官能操双语、互联网令资讯发达,很多当事人选择亲自出庭诉讼,加上现时租金昂贵,大律师又不能卖广告找生意,若无口碑、人脉网络,大律师行业实在经营困难,她知道有年轻大律师为节省成本,甚至和几位大律师共用一房、一秘书,但仍有很多资历不足5年的年轻大律师撑不住,转做事务律师。

区补充,近年立法会修订法例,容许执业最少5年的事务律师只要通过评核,便可以于高等法院或更高级法院出庭发言,所以亦有一些原有意加入大律师行业的法律系毕业生,先任执业律师,通过评核后转去一些专做诉讼的律师行工作,或待一段时间后,才转做大律师,亦是可行的办法。

黄幸怡是女律师协会前会长,因迷上电视剧中的郑裕玲,在庭上雄辩滔滔的样子,因此选读法律系。(梁鹏威摄)
做自己,坚持梦想,努力完备自己的技术,advocacy(辩护能力)要储回来,不是讲得多就得。
黄幸怡(1998年执业) 美心食品有限公司顾问

女性的家庭角色是障碍?

黄幸怡是女律师协会前会长,因迷上电视剧中的郑裕玲,在庭上雄辩滔滔的样子,因此中学就已跑到法庭旁听,并顺理成章选读法律系。攻读硕士后,重新检视自己的发展。回港后,转向商业机构工作。

她指,愈来愈多女性修读法律系,她经常向师妹忠告:“要结婚生仔的话,入行时好好找个伴侣发展,否则投身工作后,忙得不能培养一段感情。”很多人眼中,女性有天生的障碍,就是结婚产子后,家庭角色较重,就不能专注律师工作。甚至踏入中年,又产生另一困惑。

谭允芝则有此回应:“女人到40几岁,如你非向上行,职业生涯不断进取不断进步,好容易会令人觉得你就快退休啦,你又揾够钱,有老公冇老公你都差不多退休啦,仔女又大晒啦,你仲搏嚟做咩呢?”谭的前夫是资深大律师莫树联,共有两个子女,相比之下,外界认为男人很少计划40多岁退休,因为还要养家。

如何在家庭与工作中取得平衡?回顾发展,黄幸怡指女性在法律界的地位已有提升,“以前的女法官、女律师多负责家事法庭的案件,现在逐渐在商业案,调解案中占一席位。但黄幸怡称,很多律师行与商业机构推广专案模式(project based),律师按专案要求提供服务,更弹性兼顾家庭与工作。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吗?请购买今期《香港01》周报,或点击此处:成为我们的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