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荒】星级大状收入远超法官 曾当裁判官大律师:法官唔易升
法官地位崇高,坐在法庭最高位置,薪酬却不如坊间所想像般高。“众官之首”终审法院首席法官马道立,月薪30多万元。相反,私人执业的“星级大状”打一堂官司,收费动辄几十万元,远超首席法官一个月所得。就以创下“天价”讼费的前政务司司长许仕仁案为例,律师团队费用累计下来,竟高逾10亿元。
连马道立在法律年度开启礼中也大叹:招聘法官困难。
大律师:私人执业更赚钱
执业8年的大律师谭俊杰曾出战大小政治案件,包括去年的反东北示威案;及最近梁颂恒、游蕙祯司法覆核案。他坦言“法官荒”的情况非常明显,单看案件审讯表,看见不少退休法官和裁判官的名字,司法机构要请退休法官“重出江湖”,意味上至高院、下至裁判法院皆缺少全职法官审案。
作为年轻一辈大状,谭指有很多原因影响转做法官的意愿,薪酬是重要考虑:“喺出面执业,一个成功大状的人工一定比法官高。”以法官仕途的必经门槛“裁判官”职级而言,月薪约11万至13.3万元。虽然私人执业的收入相对不稳定,但仍比做裁判官优厚。
使命感驱使 弃大状高薪转做法官
尽管如此,谭认为读法律的人大多抱有使命感,当事业发展到某个阶段,自然就有回馈法律界的心:“做到法官,都系比较成功的大状,私人执业收入自然更高。但当你人工去到某个数,就变得无咁重要,会谂读法律的使命感”。谭说自己当法律学生时,经常研读前人的判词,亦会幻想有日成为法官,可以裁决重要的案件,写出经典的判词和法律解读,这也是法律界的一贯传统。
做完法官重返大律师:法官唔易升 升级需时7至10年
曾于2005年出任裁判官,后来恢复做大律师的郭憬宪,则道出薪酬以外另一问题:晋升阶梯。
郭大状称法官的升迁有快有慢,但由暂委裁判官“转正”成为裁判官,再从裁判官升任区域法院法官,一般需要7至10年,其后能“更上一层楼”获委任为高院法官,可谓寥寥可数。
郭笑言当年“趁自己后生”,当了5年裁判官便回复私人执业,除了闯一番事业,亦是性格使然,人各有志:“有些大律师钟意自由奔放,冇老板系上面。”他说做法官可能不太适合30岁出头、斗心强的大律师,反而当年纪渐长,渴求稳定的事业,就会考虑坐上法官席。
坊间有种说法,指执业大律师门庭冷落、生意不好才想当法官,谋一份稳定人工。郭憬宪却反驳这说法,并指当法官一点也不容易:“如果做官无料到,好快俾人骂。”正如一个缺乏基本功的司仪,勉强上舞台只会献丑,他更补充说:“如果上诉庭落判词闹你,就永远都(畀人)知。”
“(大律师) 执业几年后,会开始有人邀请你做法官。做法官可以令你中立去谂野,系专业训练,成个层次提升好多。”
研究报告:法官薪酬远低大律师收入4%至60%
为何有官无人做?司法人员薪常会2015年底曾委托独立调查机构进行问卷调查,并发表“香港法律执业者收入基准研究”报告,报告除反映裁判法院、区域法院和高院原讼庭法官的薪酬,皆远远低于大律师收入达4%至60%,亦解释了大律师不想做法官的原因。
逾6成半受访大律师称,“薪酬”是其中一个考虑,除此以外,亦包括“缺乏自由和私隐”及“没有改变职业的意向”。相反,8成大律师表示“服务社会”是转职法官的原因,其他考虑包括“稳定的收入和工作时数”和“增广见闻”。值得一提,有大律师指“退休金”竟然是加入法官行列的特别诱因。
综合各方意见,法官一职有以下吸引之处;或令人却步的因素。
担任法官吸引之处:
权力和威信
担任法官的荣誉
任期保障、工作稳定、稳定薪酬、退休金和房屋福利
服务社会,履行公共职责,特别是法制发展
与私人法律执业者相比,有良好的工作与生活平衡
担任法官不吸引之处:
收入显著减少
法官重返私人执业有限制
社交上的联系减少
缺乏自由和私隐
在职业生涯较后阶段,经济上有一定保障时才有兴趣做法官
星级大状投身法官行列
法官虽然不是高薪“笋工”,但本地法律界始终深受传统薰陶,相信法官一职是法律生涯理想的终点。不少外籍“星级大状”退下火线后,会选择加入司法机构做法官,如终院常任法官霍兆刚、上诉庭副庭长伦明高、及上诉庭法官麦机智等。
如果唔系入立法局,我就做咗法官。
资深大状:有责任回馈社会 推动司法发展
执业半世纪的资深大律师李柱铭认为,虽然做法官比私人执业赚钱少。但大律师接受法律教育和训练,有责任回馈社会,又称自己作为年轻大状时“如果有人问做唔做法官?一定会做”。
李柱铭忆述1985年立法局开放议席,他与御用大律师列显伦竞逐法律界功能组别的席位,最终获胜,展开逾20年的议员生涯,亦因此不能再担任法官。李笑言“如果唔系入立法局,我就做咗法官。”当年落选的列显伦多年后,则成为终审法院常任法官。
资深大律师汤家骅亦因投身议会,与法官之职擦身而过,对此他坦言“有些可惜”,早于1993年卫奕信爵士已邀请他出任法官,但他考虑到97前途问题,最终决定做议员、舍法官。他认为对法律有研究、希望推动司法发展的大律师应该考虑做法官,薪酬反而是其次。被问到政治案频生,社会上不时有市民质疑法官对案件的裁决,有意做法官的年轻大状会否受影响?汤家骅反称,有志之士可能面对批评,但不应因此左右判断。
马道立强调宁可法官数目不足 不会降低法官要求
终院首席法官马道立昨在法律年开幕,亦有提及法官人手不足的问题,他强调法官除履行宪法责任外,更必须心存对社会的使命感,一些执业律师在事业达顶峰时,甘愿接受大幅减少的收入,便证明他们志愿的明证。而当中出任区域法院或以上的法官,须承诺在法官任期结束后,不再从事私人执业。但马官坦言招聘法官,特别是高院原讼法庭法官十分困难,但他认为司法人员质素必须维持于高水平,并称宁可法官数目不足,也不能对法官质素的要求作出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