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三十】忆父亲赵紫阳不忍镇压 赵二军:不相信可恢复名誉

撰文: 劳显亮
出版:更新:

1989年,时任中共总书记赵紫阳因为反对戒严及用军队镇压,在六四后下台,之后一直被软禁至离世。当年5月19日凌晨,他到广场探望绝食的学生,拿着扩音器对学生说“我们来得太晚了”,成为他一生中最后一次公开露面。参与黄雀行动、曾流亡法国的赵紫阳次子赵二军,于六四事件三十周年前夕在广州接受《香港01》专访,首次谈及流亡细节,并回忆六四开枪前赵紫阳喃喃自语“还来得及”,可惜无法阻止流血收场。赵紫阳离世后骨灰一直安放家中,赵二军说已与当局达成共识,家属准备好安放事宜,但估计今年难成事。

六四事件三十周年系列报道:寻记忆 思前路忆父亲赵紫阳不忍镇压 赵二军:不相信可恢复名誉赵紫阳次子赵二军六四后流亡 首披露黄雀行动细节

前中共总书记赵紫阳次子赵二军回忆父亲不忍以军队镇压学生,他觉得中共不可能为父亲恢复名誉。(罗君豪摄)

赵二军近年常在北京和广州居住,与他相约在广州的一间餐厅访问,他侃侃而谈,但婉拒录影。赵紫阳曾在文革前后两次担任广东省委书记,赵二军在广州长大,曾任海军飞行员,说得一口流利广东话,访问时国粤语夹杂。八九民运期间,他在海南工作,不时回北京了解局势,也曾到天安门广场拍照。

赵紫阳被视为中共开明派,文革后在四川推行“包产到户”,解决农民温饱问题,“要吃粮,找紫阳”成为顺口溜。1980年他出任总理,成为邓小平左右手;1987年接替被指“反资产阶级自由化不力”的胡耀邦出任党总书记,总理一职由被指是保守派的李鹏担任。

1989年5月19日凌晨近5点,中共中央总书记赵紫阳,在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温家宝的陪同下,到天安门广场探望已经绝食学生。这是他一生中最后一次公开露面。(Getty Images)

拒做用军队镇压学生的总书记

1989年4月15日,胡耀邦逝世,学生和市民到天安门广场悼念,后发展成反官倒、反贪腐和争取自由民主的运动。《人民日报》在4月26日、赵紫阳外访朝鲜(北韩)期间发表社论,将民运定性为动乱。赵紫阳回国后希望为学运降温,但并不成功,更指邓小平仍为党的最高决策人。据其回忆录《改革历程》,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5月17日决定戒严,赵当时在想“不能让自己成为动用军队镇压学生的总书记”。

三十年前的5月19日凌晨近5时,赵紫阳在时任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后来当上总理的温家宝陪同下,到天安门广场探望已绝食近七天的学生。他拿着扩音器说:“同学们,我们来得太晚了。对不起同学们了。你们说我们、批评我们,都是应该的。”同日晚上,李鹏在首都党政军干部大会宣布北京5月20日起戒严。

八九民运期间,有学生打出“赵紫阳自重、李鹏出来、邓小平聊聊”的标语。(支联会提供)

赵紫阳曾自言自语“还来得及”

当时身在北京的赵二军说,戒严后“父亲自言自语,说了几次‘还来得及,还来得及’”。5月24日离京前夜,他在中南海住处看到戒严部队拿着铁桩通过隧道前往人民大会堂,“那时父亲还抱有一线希望,希望邓小平回心转意,但想不到最后悲剧还是发生了。”

六四开枪镇压后,赵紫阳被指“分裂党”和“支持动乱”,被革职审查三年,但找不出任何勾结、串连的证据,事件不了了之,但他被软禁至2005年1月17日逝世,终年85岁。回顾赵紫阳的功过,赵二军说子女只会认为父母伟大,应留代历史和人民评价。

1989年6月3日夜晚至6月4日凌晨,解放军开枪镇压八九民运,不少市民、学生中枪身亡。(法新社)

监控赵家愈趋严密 “250份盒饭,是纳税人多少钱”

每年赵紫阳忌日、清明、六四,赵家都被严密监控,“今年清明节上百个公安在门口,保母不敢外出,吃饭都成问题。她问监控的人能不能去拿盒饭,去派出所拿,里面的人说有250份盒饭。一日三餐,是多少纳税人的钱?”今年清明后第四日,监控人员才全部撤走。

上世纪八十年代,赵紫阳主政,赵二军说那是中国政治最宽松、最开放自由的时候,没有学生和市民认为政府会开枪,“当时政治(气氛)宽松,大家敢说话,老百姓上街游行,就像香港回归后市民上街反对23条立法,但现在就更难,因为香港逐渐向大陆的机制转换,对自由的压力更大了。”赵二军说赵紫阳本能上觉得国家的体制有问题,“我父亲没有完全否定共产党,认为中国共产党要重新取得合法性,要有一个竞争的过程,在自由开放的过程中维持合法。比较世界这么多种制度,美国模式的自由民主政制还是符合多数人的利益。”

2005年1月17日,赵紫阳逝世,终年85岁。当时赵家设灵,赵二军(右一)在场打点。(法新社)

八九官方论调回归“反革命暴乱” 赵二军:冇眼睇

六四成为中国政治改革的分水岭,赵二军说,六四前赵紫阳主张党政分开,但六四后中国又在各层级恢复强化党的领导,削弱民主和法治,政治体制改革走了回头路,“把最应该国有的教育、医疗推给市场,老百姓没有自由,不听话、有不同意见的干部就升不上去。现代到处都贴着‘自由、民主、法治’的标语,但老百姓举牌要这些就不可以。”

官方对六四的评价,从“反革命暴乱”变成“春夏之交的政治风波”,2008年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员钦定、新华社刊发的改革开放三十年大事记亦沿用此论调;但到2018年,改革开放四十年大事记就重新定性为“反革命暴乱”。赵二军笑说少看这些报道:“冇眼睇!原本想淡化,但绕不过去,又恢复了吧。”

对于平反六四、恢复赵紫阳的名誉,赵二军斩钉截铁地说“不可能”,“为什么胡耀邦和赵紫阳的待遇不一样,胡的问题是自由化,人民内部矛盾;赵紫阳是反对这个体制,他们觉得威胁政权合法性,是敌我矛盾。动用军队镇压老百姓是谁的责任、死难者怎么赔偿?所以(平反)是不可能的。”

赵二军指,《改革历程》、《赵紫阳软禁中的讲话》、《赵紫阳还说过什么》几本书,能代表父亲赵紫阳的思想。(李泽彤摄)

骨灰安排与当局有共识 但年内难成事

赵紫阳逝世后,骨灰一直存放家中,当局与家属就骨灰安放问题有不同意见,其遗孀梁伯琪2013年逝世后,二人的骨灰至今未能安放。赵二军透露,当局约两年前同意家属自己安排,双方亦商定地点,赵家今年已完成准备工作,“我们希望在今年,但估计很难,今年太多事了,是六四三十周年、建国七十周年、五四运动百周年,还是我父亲诞辰百周年。”

他说,当局最初要求安葬在八宝山,但家属不同意,“父亲被撤销一切职务,离世前只是普通党员,是老百姓,旁边埋葬谁我们也不知道。我们看了一些公墓,但组织不批准,还讲过一些规定,严格来说是违反人性的。”他认为当局害怕赵紫阳墓地会变成标志,“他们必须害怕,最后同意的地点也是容易控制的。”

赵二军指,父亲赵紫阳和母亲梁伯琪的骨灰一直放在家中,已与当局就安葬安排达成共识,但估计今年内难成事。(罗君豪摄)

六四后流亡法国 首谈黄雀行动

六四后,赵紫阳的旧部被清算,赵二军参与黄雀行动营救,最终带同妻女流亡法国,他自身的经历亦是传奇。多年来一直有报道指赵二军在海南省以假护照出境,他在访问中否认此事,亦首次谈及参与黄雀行动和流亡之事

“我本身有香港通行证,八九前就自由往来香港,六四后我就拿这个证自己去了香港。后来国内抓人,我就拿这个回来(内地),安排他们(流亡者)去不同地方再带走(出境)。”赵二军说,当时参与营救部分知识份子,因此从香港回内地,“他们找到我了,这些人只是抗议戒严,但当局要修理这些人,想把他们栽到美国策划、赵紫阳智囊等(罪名)上。”

1989年6月4日清晨,解放军完成天安门广场清场,日间长安街仍有密集枪声,市民中枪死伤。(支联会提供)

六岁女儿列入通缉名单 “有冇搞错?”

赵二军怕影响其他人,绝口不提营救行动的细节,但他说因为参与营救,令他、妻子及当时六岁的女儿被列入内部通缉名单,“我没有看到这文件,后来碰到(原广州市长)黎子流,他告诉我‘有冇搞错,六岁都通缉’,我才知道。”他说妻子和女儿借助黄雀行动到了香港,之后再到巴黎与他会合。

赵二军在法国流亡数年后,为新加坡前副总理吴庆瑞当顾问,之后回到中国,至2005年赵紫阳逝世后与当局谈判达成协议,办理退休手续。

1998年,被软禁中在家中的赵紫阳。(路透社)

上文节录自2019年5月27日出版第164期《香港01周报》文章〈六四30年 寻记忆 思前路〉。

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香港01》周报于各大书报摊、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