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普查】全港料32万只麻雀 七成爱与市民同居

撰文: 邓芯怡
出版:更新:

香港观鸟会早前为树麻雀做了全港首次“人口普查”,今日公布结果,发现18区共数到4503只树麻雀。环保团体推算,现时全港麻雀总数有32万只。普查亦发现,有七成树麻雀喜欢于人类居住的地方筑鸟巢,主要位于建筑物的外部结构如排风口、冷气机等。值得注意的是,本港人口和楼宇愈密集地区,便有更多树麻雀出现,反映在石屎森林里有不少麻雀栖身,大自然与城市发展无必然的对立关系,人鸟其实可共存。

石屎墙上的排水口,是理想的栖息地之一。(香港观鸟会提供)

市民每日在街上看到的麻雀,学名其实叫树麻雀。香港观鸟会今年5月8日动员427名普查员,到全港18区进行麻雀普查,调查范围覆盖7种不同土地用途(包括住宅、商业、工业、康乐及休憩、农业、乡村及自然地区),400多人分成5人一组,在87条指定路线“数麻雀”。结果在18区共记录到4503只麻雀的踪影。香港观鸟会高级研究员彭俊超博士表示,根据各生境的面积和树麻雀的密度计算,推算全港约有32万只树麻雀,即每平方公里约有1400只。

不要以为树麻雀就是居于大自然,栖身于大树上。是次调查发现,仅有10%的树麻雀以树为家,只要细心留意会发现建筑物才是牠们的家。(香港观鸟会提供)

深水埗、观塘旧区较多树麻雀

是次普查也记录了树麻雀鸟巢分布的生境,结果显示住宅(占42%)和乡村(占28%)是树麻雀的主要栖息地,达七成之多。而树麻雀密度最高的地区,多为人口及楼宇密度较高的旧区如深水埗、油尖旺和观塘等;相反,南区和离岛的麻雀密度最低,相信与当区人口和楼宇密度亦相对为低有关。彭俊超解释,旧区建筑物的外墙结构较复杂,如排风口、外墙、冷气机及喉管等,均适合麻雀筑巢藏匿,温度也相对稳定。他指,这现象反映出麻雀能适应人类生活:“人类住在那里,麻雀就住在那里”。

平日的街道上,总不难找到树麻雀的身影。(香港观鸟会提供)

港麻雀密度较英国高 每平方公里1400只

香港除了人口密度高之外,原来树麻雀密度都较其他国家为高。观鸟会比较香港与英国,发现原来本港的树麻雀密度为平均每平方公里有1400只,远较英国的约200只高。彭俊超(图左一)指大部分外国研究显示树麻雀多栖息于农地,可能英国的农地和郊野地方较多,麻雀因而多栖息于农地,但香港农地较少种植谷类农作物,多种蔬菜,难以吸引树麻雀。

他认为是次普查除推广公民科学之外,同时可收集重要的科研数据作基线资料,有助日后分析和监察树麻雀数量变化,以及牠们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借以持续监测市区生态系统。他预告明年同期再做同样普查,想担当普查员的义工记紧要密切留意。

虽然树麻雀喜欢栖身于石屎森林,但市区中的公园、花圃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就是为牠们提供食物。(香港观鸟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