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港首次麻雀普查日 大人细路一齐数雀

撰文: 吴志茵
出版:更新:

望出窗外、在树上或树丛间,至屋簷下、冷气机顶,只要细心留意,一定会发现麻雀的踪影。麻雀适应能力强,令牠们可在石屎森林中生活,成为社区最常见的雀鸟。香港人对麻雀一定不感陌生,但除此之外,我们还知道牠们的什么?

树麻雀因适应力高,于城市里能找到生存空间,属香港最常见雀鸟。(吴志茵摄)

体形细小,咖啡色的圆头,喉及双颊带有黑斑点,在地上蹦蹦跳跳,停顿时又彷似对你侧头歪脑,可爱又亲民的形象,曾被市民投票选为“2004年我最喜爱的香港鸟类”。“麻雀”存在于我们生活之中,但又像是各不相干。其实于香港常见的麻雀,正式名称叫“树麻雀”。要进一步认识这种社区雀鸟,可参加由香港观鸟学会于5月8日举行的首次“全港麻雀普查日”,除可一同参与科学调查,更可对这位熟悉的“邻居”多一份观察和了解。

树麻雀虽然常见,但本港一直以来都没有对牠的数量进行正式统计及调查。(吴志茵摄)

一直以来,本港不曾对树麻雀进行深入调查,市民对于牠的种类、特征、习性,以至数量都没有基础认识。今次是本港首次举行的“公民科学”调查活动,香港观鸟会预计招募约500名普查员一同“数麻雀”,研究经理余日东指,公民科学强调公民参与,欢迎没有观鸟经验人士参与,“样线”(即预设的调查路线)长度或所需时间,均设在普罗大众可承受之范围内,门槛不会太高。

样线共有88条,遍布全港18区,每条长约1公里,范围覆盖7类不同生境:住宅、商业、工业、康乐及休憩、农业、乡村及自然地区。普查当日会以5人为一小队,于样线范围内进行观察,包括记录树麻雀数量、行为及鸟巢位置等,预计于一小时内完成。

树麻雀会于屋簷、冷气机顶、甚至护土墙洞内筑巢,融入城市中的生活环境。(香港观鸟学会提供)

香港观鸟会已先后举行两场讲座,向市民简述普查方法,以及解答一般会遇到的技术问题。此外,亦将于4月23日进行一次模拟普查,令普查员有实地经验,为调查做足准备。活动除了提高市民对生物多样性的认知,拉近与科学的距离,亦期望透过大众搜集得来的资料,提供重要基础数据,长远而言可帮助分析及监察树麻雀数量上升或下跌的趋势,对未来城市规划提供重要指标。

余日东指,公民科学其实在欧美各地已非常普遍,水准亦很高。“我们会以外国同类调查例子作参考,提供足够资源及技术。不少欧美科学研究亦指出,这种透过全民参与的调查活动具有高水平及高参考价值,可以帮助科学家研究如全球气候变化对雀鸟的影响。”

气候反常,天气骤变,我们已经渐渐感受气候暖化带来的转变,透过观察各种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一花一草,提高爱护大自然的意识,保护我们日常共享的城市生态。

全港麻雀普查日

日期:5月8日(星期日)

时间:上午9点至10点

地点:全港十八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