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港首次麻雀普查 四百市民各区数麻雀

撰文: 邓芯怡
出版:更新:

在香港这个石屎森林中,处处可见麻雀踪影,但原来我们从未对牠们进行“人口普查”,牠们在港的数量和分布成谜。香港观鸟会首次举办“全港麻雀普查日”,慕集430名市民一同“数麻雀”。有家长带同儿子参加,希望他认识麻雀之余,学懂欣赏身边小生命。观鸟会冀借活动推广公民科学,市民收集了基本普查数据后,再由科学家作深入分析。普查结果料两星期后公布。

麻雀生命力强,在城市中随处可见,但原来我们对牠在港的数量、分布和习性都未有整全资料记录。(资料图片)

观鸟会研究经理余日东指,麻雀的形象很“入屋”,几乎区区都会有牠们的踪影。是次普查,除了记录牠们的数量外,还要观察牠们的行为,如休息、觅食、飞翔甚至求偶。这些数据和资料,都有助日后分析和监察麻雀数量变化,以及牠们与环境的关系。普查在全港18区进行,范围覆盖7种不同土地用途(包括住宅、商业、工业、康乐及休憩、农业、乡村及自然地区),87条路线及430普查员。他们5人一组,今早(5月8日)9时在指定地点进行普查。

李太带同很喜欢雀鸟的儿子参加普查活动。(钟伟德摄)

有家长亦带同小朋友一起当普查员。李太一家住在村屋,这次带同4岁的儿子一同数麻雀。她说:“家附近经常有很多雀鸟和其他小动物,但自己对牠们认知有限,不懂得教小朋友。活动前有义工讲解过才知道原来麻雀的脸是黑色的。”她希望透过参加这活动让小朋友认识麻雀之余,学懂欣赏小生命和生活的地方。

余日东表示,普查结果将会于两星期后公布。他希望是次活动可以推广“公民科学”。他指一般人会认为这类生物普查只有科学家才可以进行,但事实并不然。“科学家做调查可能很‘深’入,但不够‘广’,不普及。市民先参加了讲座和实习,掌握了基本调查技巧后,已可以参与这类简单的普查工作。搜查了较广泛的数据,再由科学家作深入分析。”他续指,这次普查可丰富本地雀鸟的资料库,增加大众对麻雀的认识,更可能有助日后分析环境及气候变化等对牠们的影响。

石屎森林中,不难找到麻雀身影。护土墙洞、石缝、冷气机顶,均可成栖身之所,与人类共生。(钟伟德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