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鱼户忧增产量无出路 鱼统处拟与优质养鱼场签采购合约

撰文: 劳敏仪
出版:更新:

“我惊养到,都卖唔到”,年老养鱼户忧心忡忡地说。渔护署在今年初就养鱼场建议养殖标准咨询渔民,有人担心无法达标,也有人关注销路问题。鱼类统营处正计划与部分“优质养鱼场计划”的养鱼户签订采购合约 ,向他们预购指定品种的养殖鱼,令养鱼户更放心及有计划地生产符合市场的本地渔产品,期望今年第二季展开。有部分养鱼户曾听闻计划,认为有助确保销量稳定,不受市场“海鲜价”影响,愿意参与“试水温”;也有养鱼户担心如受天气因素影响,产量不似如期,会否被控违约?

本地鱼难在价格上与外来低价鱼竞争,只能靠品质取胜。(欧嘉乐摄)

面对外地低价鱼蜂拥而至,生产成本较高的本地鱼难在价格上竞争。渔护署在2005年推出优质养鱼场计划,养鱼须于出售前通过品质保证测试,包括检验其体内的残留药物及重金属水平,确保符合食物安全标准;亦为有关产品建立标榜优质、安全的品牌,提升业界竞争力。截至今年一月,有120个养鱼场登记为优质养鱼场,占本地养鱼场面积约23%。

优质养鱼场产量

  优质鱼销量(公斤) 经鱼统处销售的优质鱼数量(公斤)
2014 20,684 20,684
2015 14,211 14,211
2016 13,913 13,913
2017 75,895 27,234
2018 78,691 47,192

注:本地养鱼户于2017年开始,除经鱼统处外,亦以其他途径销售优质鱼。

资料来源:渔护署

但是,参与计划的大屿山长沙湾养鱼户张志平坦言,虽然有助提升知名度,但只有一至两成的活鱼交至鱼统处,其余靠自己找批发商出售,而要达至稳定收入,“唯有把握内地鱼货源较少、大时大节货源不足时机出售,同埋尽量唔养大路鱼,例如唔养沙巴龙趸,养石蚌”。他认为,鱼统处的市场推广未如理想,“未能好好推广价钱稍贵、但质素有保证的本地鱼”。

朱振华表示,鱼统处正计划与十多个参与优质养鱼场计划的养鱼户签订采购合约。(周景文摄)

鱼统处正与超市代表、养鱼户洽细节

渔护署高级渔业主任(水产养殖)朱振华明白本地鱼难与外地鱼“斗平”,只能“斗质素及市民信心”。他认同早几年鱼统处在协助养鱼户推广鱼产品的表现停滞不前,故鱼统处正计划与十多个参与优质养鱼场计划的养鱼户签订采购合约,“渔民说养鱼卖不出,但现时做法系你未养,我已经同你签订合约,只要你养到,我就会用一个价钱同你去买”,收购价等于或稍高于鱼栏批发价,鱼统处近期也会陆续与超市代表、养鱼户接洽合约细节。

朱振华续指,合约会指定受市场欢迎的活鱼品种及大小(例如鱼仲),预计今年底或明年初推出第一批鱼。他强调,目前仍是起步阶段,目标是先“做大个饼”,让鱼统处手上有足够优质鱼货量后,放胆扩阔销售渠道,日后会招揽更多养鱼户参与。

罗广财透露,署方最近有就计划进行初步咨询,但定价、品种及大小暂未有确实定案。(资料图片 / 吴钟坤摄)

计划有辣有唔辣 冀定价为批发平均价

鱼类统营顾问委员会委员兼香港渔民团体联会副主席罗广财透露,署方最近有就计划进行初步咨询,但定价、品种及大小均未有确实定案。他认为,计划“有辣有唔辣”,直言“好在可以计回报、投资,唔受市场浮动价格影响,多个选择,一定收到钱;但难保出货时,价格会唔会较当时批发价低”。不过,他希望收购价至少定于目前批发价的平均数,以及养殖如黄立仓、鲈鱼等平民鱼,也期望计划可尽快出台,会考虑把三分一或二分一的成鱼出售“试水温”。另有养鱼户表示,“只要收购价吸引,贴近或高于市场价,确保有稳定出路,就有兴趣”。

新计划仍未正式出台,但有养鱼户认为在自由市场中,海鲜价波动大,难在鱼还未养前就定价;也有养鱼户担心,养一条鱼非一年半载成事,“一个天鸽、山竹,就已经损失成百万”,担心受极端天气影响下,最终未能提供足够活鱼,会否被控违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