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骨折三部曲 每年5500人伤盆骨 伊院改良手术护理开钙片防跌
长者容易跌倒,造成骨折,最常见的是“脆性髋关节骨折”,近年公立医院每年都有约5500名病人因髋关节骨折而需入院,未来十多年更可能倍增。有医生指出,长者骨折有“三部曲”,60岁时最易手腕骨折;70岁有脊骨骨折;年届80岁就较易出现髋关节骨折。“一跌再跌”情况不罕见,多达18%长者骨折后,一年内会再次跌倒。骨折岂止行动不便,也可引发各种疾病,更令死亡率大增。接收骨折病人“大户”之一的九龙中联网龙头医院伊利沙伯医院,在2015年起恒常推出“跨专科脆性髋关节骨折处理流程”,加强病人做手术前后的护理、教导健康知识,防止病人再跌倒。(骨科防跌系列三之一)
伊利沙伯医院矫形及创伤学顾问医生李建邦表示,近年每年约有5500名病人因髋关节骨折而需入住公立医院,当中有750人次(14%)入住伊院,而整体数字在2031年更可能倍增至11,000人次。
长者骨折有“三部曲”
医管局于2013年针对前一年的3,000名髋关节骨折病人作研究,发现入院者平均年龄达82岁,三分之二为女性。研究发现,三成病人曾出现其他骨折。李建邦指出,长者在60岁时最易手腕骨折;70岁就会脊骨骨折;到了80岁就较易出现髋关节骨折。他解释,当长者跌倒时,大多先以手支撑地面,以致手腕骨折;而随著年龄日长,长者脊骨亦会出现毛病,“骨质疏松令腰骨扁咗,身体向前倾,就容易跌倒。”随之而来的就是脊骨及髋关节骨折。
18%骨折病人一年后会再次跌倒
长者重复跌倒及骨折的机率不低,伊院矫形及创伤科脆性骨折统筹护士谭思敏指出,18%的骨折病人在一年内会再次跌倒,而4%骨折病人更会在一年后再次因骨折而入院,当中以再度出现髋关节骨折的人最多。李建邦直言,曾有病人右边髋关节骨折后,左边髋关节不久后亦告骨折,甚至有病人的脊骨也歪曲,情况严重。
骨折病人死亡率高出一般长者数倍
李建邦强调,骨折除了导致行动不便,需依靠辅助工具外,亦可能令长者需长期卧床,并引发肺炎、压疮。在2013年的研究,有17.4%的髋关节骨折病人在一年内会死亡,而2013年65岁或以上长者的死亡率为3.25%,相较之下,骨折病人的死亡率高出数倍。
提倡跨专科合作
李建邦表示,由于80%的二度骨折都发生在首次髋关节骨折的首3年内,因此需及早作出介入,防止长者再次跌倒,伊院因而推出“跨专科脆性髋关节骨折处理流程”,并在2015年把做法恒常化。以往医生在处理骨折病人时,较为重视手术,忽略了手术前后的护理及其他专业人士的参与,而新的流程就提倡跨专科的合作,包括医生、护士、物理治疗师、职业治疗师、社工、营养师、言语治疗师等人。
跌倒不等于骨折 防跌亦需保持骨骼健康
李建邦直言,长者跌倒并不必然造成骨折,关键在于骨骼的健康,“如果在平地跌亲也会骨折,就属脆性骨折,需服用防骨质疏松药物。”他称,昔日骨折病人较少获处方有关药物,2013年的研究指出,即使连同维他命D及钙片计算在内,亦只有15%人在手术前会获处方有关药物;手术后亦有77%人未获处方有关药物。而伊院去年开始为全部病人提供含维他命D的钙片,另因应病人情况,为当中约两成病人开出其他防骨质疏松药物。
李建邦续指,现时病人入院后可在4小时内获骨科医生诊症,七成病人可在48小时内完成手术,虽然病人或需轮候康复医院的病床,但平均留院时间为9天,已较2014年高峰时的16天大幅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