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港逾900公顷闲置丁屋地 推算可建45万伙 团体:分布绝不零碎
高等法院正在审理首宗挑战丁权的司法覆核案,虽然政府经常强调本港土地短缺,但翻查资料,本港预留逾千公顷土地作“乡村式发展”用地发展,即使扣除道路、斜坡后,仍有逾900公顷。过去丁权问题争议不断,社会更有声音要求释出土地建屋,不过,政府却称部份土地零散,难以发展。本土研究社指出,早前发现本港共有108块闲置预留丁地,面积大于0.05公顷,强调它们绝对不零碎;据《香港01》粗略推算,全部预留丁地用作发展,可兴建45万伙单位。
“乡村式发展”地带可容许新界原居民男丁申建丁屋。现时全港约有700个“乡村式发展”地带,涵盖642条认可乡村,总面积约3,380公顷。
扣除道路、斜坡等 预留丁地剩约900公顷
发展局于2012年的立法会书面答复,政府将1,201.2公顷预留作“乡村式发展”用地发展。他指出,于扣除道路/通道、人造斜坡及简易临时拨地后,用地余下932.9公顷,面积相等于约900个标准足球场。
粗略估计可建45万伙
根据规划署指引,乡郊住宅发展密度第2区的最高住用地积比率为2.1倍。若以900公顷用地、2倍地积比计算,假设每个单位面积40平方米,粗略推算可兴建45万伙单位。
土供组:部份用地零碎不规则
“乡村式发展”现纳入“土地大辩论”的土地选项之一,虽然预留的丁地尚余逾900公顷,但小组的咨询文件却指出,部份土地为现有丁屋的空隙或通道、斜坡,及其他零碎或形式不规则地块。文件又指,即使个别地块较完整,发展亦受限于地形、地区等,故难以作大规模发展。
本土研究社:绝对不零碎!
本土研究社曾发表报告,若以政府的标准(面积少于0.05公顷便等于“土地零碎”),在其900公顷的“乡村式发展”官地中,共有108块面积大于0.05公顷,且并非属于斜坡,面积达34公顷,最大的一幅土地更超过2公顷。
本土研究社成员黄肇鸿强调,土地供应专责小组及政府一直强调预留的丁地零碎,但根据上述研究,却发现大量土地具发展潜力,他批评:“政府一直强调它们是斜坡、很零碎,但从来不说到底有多少可以用!”他又指,即使上述用地附近欠缺配套,亦可用作兴建社区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