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奴】推过渡性房屋、租金管制? 学者:大湾区是置业出路
香港公屋“上楼”难,基层市民被迫蜗居㓥房。根据统计处数字,㓥房的人均居住面积中位数仅得56.5平方呎,比起公屋标准的75平方呎更低。狭小空间除了埋下卫生及安全隐忧外,有业主为了尽用每吋空间,近年甚至“上床下厕”的㓥房,情况恶劣。特首林郑月娥上台后,随即成立小组发动一场“土地大辩论”。然而,在18个土地供应选项中,即使是短中期选项,最快亦只能于10年内提供额外土地,远水难救近火。
政府应主导筹办过渡性房屋
近年政府推动过渡性房屋,但主要由非牟利及私营机构营运。社联早前落实首个组合屋项目,选址深水埗南昌街,料可提供90个单位;而房协的渔光村亦推出“暂租住屋”过渡性房屋计划,提供217个单位。
虽然社联组合屋项目由“关爱基金”拨款3,574万元资助,运输及房屋局辖下更成立过渡性房屋专责小组,为民间主导的过渡性房屋项目提供统筹支援。不过,相关项目并非由政府主导。
循道卫理亚斯理社会服务处督导主任凌茂思认为,社会福利政策应由政府主导及提供,资源理应更多,而非由民间或商界自发。他又指,若过渡性房屋并非以政策执行,社会根本难以监察。
议员倡实施租金管制
㓥房住屋环境恶劣,但却有价有市,在供不需求的情况下,不乏租客被业主加租逼迁的例子。《香港01》认为,政府应在规划长远房屋政策同时,考虑“临时”引入租金管制,甚至是与空置税并行的“租务管制”,兼顾市民眼前所急。
工联会立法会议员麦美娟指出,为保障基层租户,政府宜“三管齐下”,同时实施租金津贴、租务管制及空置税。她认为,政府可将空置税扩展至二手楼,以防止市场因租务管制而减少盘源。
她形容,现时㓥房户无议价能力,即使被业主滥收水电费亦不敢主动举报,因为他们随时“无家可归”,“得罪业主后,他们又要重新觅地方,但每次都要先付按金,每次一万至二万元,但他们只是基层,根本难以负担。”
学者指大湾区是出路
“我看不到香港有何出路,除了迁入大湾区。”面对种种建议,中文大学刘佐德全球经济及金融研究所常务所长庄太量还是抛下这一句。他说,无论政府在楼市上如何大刀阔斧,楼价高企问题仍难以根治,因97年的楼价“断崖式”下跌已难再现,若市民要“自救”,大湾区就是唯一选择。
为何楼市当年能大跌,如今却注定“劲升”?庄太量认为,这与中国急速的发展息息相关。他解释,当年中国、深圳尚未发展,两地发展犹如“一天一地”。不过,参考最新数据,香港生产总值(GDP)去年为2.66万亿港元,但深圳的GDP总量为2.24万亿元人民币。若按去年底每百港元兑83元人民币计,约为2.68亿港元,深圳GDP首次超越香港。
香港楼奴惨况实录
上文节录自第138期《香港01》周报(2018年11月19日)《政府应主导筹办过渡性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