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病结节性硬化症资助门槛高 40人中仅6人合资格

撰文: 黄咏榆
出版:更新: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上任以来,曾亲身为罕见病病人去信药厂,以争取引入新药,表达对罕见病的关注。然而,仍有不少民间团体、立法会议员认为政府对罕见病病人的支援不足。香港结节性硬化症协会主席阮佩玲指,虽然mTOR抑制剂Everolimus去年正式纳入医管局药物名册,合资格患者可获资助。惟门槛极高,患者脑部出现星形肿瘤或肾脏肿逾三厘米才获批,40名成员中仅6人合资格。有患者的妈妈表示,政府态度应是“病向浅中医”,望“确诊有病就有得食,而非斩件式。”

香港结节性硬化症协会主席阮佩玲指,患者脑部出现星形肿瘤或肾脏肿逾三厘米才获批资助,门槛极高。(黄咏榆摄)

资助门槛高 40人中仅6人合资格

香港结节性硬化症协会主席阮佩玲指,虽然mTOR抑制剂Everolimus去年正式纳入医管局药物名册,合资格患者可获撒玛利亚基金资助,惟门槛极高,患者脑部出现星形肿瘤或肾脏肿逾三厘米才获批,故受惠人数不多。

她更指出,40名成员中,只有6人合资格。阮指,有病人“可能由几岁等到廿几岁”,惟过程或已出现并发症,如智力发展迟缓。

结节性硬化症病人的妈妈黄鳯呜(右)表示,政府的态度应是“病向浅中医”。(黄咏榆摄)

结节性硬化症病人妈妈:“应确诊有病就有得食,而非斩件式”

26岁的江晓晴是协会中少数合资格的人,妈妈黄鳯呜指药费昂贵,每月药费近2万元,而丈夫的月收入只有1万3千元,根本应付不来。黄指,晓晴以往5年一直靠试药计划才能免费用药。而最近晓晴搬到宿舍,以独立人士资格、病情达到门槛的条件下,才能成功申请政府资助。黄表示,政府的态度应是“病向浅中医”。她提到,若结节性硬化病人没有吃药,肿瘤会不受抑制地生长。

黄批评,政府的资助门槛高,认为“应确诊有病就有得食,而非斩件式。”黄又提到,另外三十多位不合符资格的协会成员大多因为肿瘤大小不符条件、觉得资产审查部分过于严苛,“可能你只系稍为有充裕少少嘅家庭,因为要负担呢个药费,可能要跌落赤贫。”

立法会议员张超雄指,已有民间的自发罕见病协会主动联络药厂合作,政府步伐相对缓慢。(黄咏榆摄)

张超雄:民间已远远抛离政府

立法会议员张超雄指,已有民间的自发罕见病协会主动联络药厂合作,政府步伐相对缓慢,“民间已远远抛离政府”。张又认为,政府应进一步开放罕见病病人数据,及建立罕见病病人数据库。

张指,政府虽声称尊重病人私隐,但应给予病人选择的权利,“你至少比个选择佢,比一啲相关的资料佢哋,病人再决定去唔去联络相关机构。”惟他指医管局“连呢个都做唔到”。

协会、药厂合作 助18岁以下结节性硬化症患者免费用药

香港结节性硬化症协会与药厂发起配对基金,助30名结节性硬化症的18岁以下的病人免费用mTOR抑制剂Everolimus,药厂将赞助七成半药费,而余下两成半则由协会负责。

港大医学院儿童及青少年科学系系主任陈志峰教授指,希望透过为期两年研究所得的数据,以证明新药的正面成效,帮罕见病的病友更有理据向政府争取全面资助用药。陈提及,现时全港约有200名结节性硬化症病人,当中估计约30至40人属未成年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