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鸽风球】大澳风灾启发灵感 理大生凭长凳救生筏赢设计奖
超强台风“天鸽”去年8月吹袭香港,天文台悬挂10号风球5小时,本港狂风暴雨,多个地区更发生水浸,其中最严重的包括大澳,近岸及低洼地区水深一度及胸,不少房屋及地舖商户受灾,甚至有居民未能撤离,需躲在床上等候水退。
天灾总是无情,理工大学产品设计学系学生卢健斌,就受到是次风灾启发,研发出一件可在1分钟内变成救生艇的家具,“它是一张长凳,但可变做一只救生筏,让人在水灾来临时使用,而当水未退却时,亦可当作代步工具。它是一件经济实惠、多功能的救援家具。”
卢健斌凭这项设计夺得James Dyson设计大奖香港区冠军,可以晋级James Dyson设计大奖国际赛,争夺国际殊荣。
长凳一分钟变救生筏
骤眼看去,25岁的卢健斌坐着的,就像一张普通白色长凳,但他可在短短1分钟之内,把这张长凳变成一艘可载两名成人逃离险境的救生筏。
“因为上年8月超强台风天鸽吹袭香港,附近地区水浸严重,甚至有人命伤亡,启发我想做一些关于救灾和防灾的设计。”卢健斌解释他设计概念的来源。他于去年秋天到访大澳,跟居民做访谈,了解他们在风灾时的状况,发现不少人想逃出被水淹没的家园,却苦无办法,尤其是行动不便的长者,需靠他人帮忙逃生,启发他思考可否发明一种简单易用的救生艇。
现时已有可折叠救生艇,不过将救生艇折叠成一件家具置于家中,卢健斌指目前仍未有,他的设计可谓是世界首创。“一般人不会放救生设备在家,因用不着时会占地方,但我的发明是一张长凳,他(市民)平时日常生活可使用,而紧急情况时也用得着。”他形容其作品“POD”是一件经济实惠、多功能的救援家具,水灾来临时可作救生筏,而当水未退却时,亦可作代步工具。“‘POD’中文是豆荚,因为我的救生艇就像豆荚保护里面的种子一样,把生命安全送到一个地方。”
今年2、3月萌生要制作出一件可变成救生艇的长椅的念头后,卢健斌就开始以折纸的方法试折纸船,发现简化了复杂的部分后,可把船的头尾收起,减少体积之余,反转后更可成一张长椅。他再以电脑绘图,并制作微型模型,在上面加上砝码,以测试盛载能力,他称当中最大的困难,是如何平衡长椅与救生艇两者的功能性。他在5月制作出一件符合真实比例的救生艇原型,并到乌溪沙进行2、3小时的“下水礼”,实测成品在水中的表现,结果合乎预期。
使用时将长凳反转 解开固定扣再锁上
“POD”作为长凳时的长阔高分别是150厘米、36厘米和46厘米;而变身成救生筏后,则为288厘米、68.6厘米及42厘米。可负重150公斤,即约为两名成人的重量。
作为长凳时,并可用作收藏两支划船桨、救生衣及部分急救用品于其中,方便在水灾来临时,立时可变为全套应急装备,而使用方法亦十分简单,只需把凳180度反转,解开两个固定扣,打开船头船尾,再锁上固定扣便可。卢健斌说:“市民可用作自救。它的结构简单,可快速变形,容易生产,价格便宜,而且耐用。”
盼未来改良作品 降低成本
卢健斌盼未来可把POD不断改良,如把现时的瓦通板船身改为复合物料,使其更为坚固耐用,而铝通支架就改用塑胶制成,令其更为轻便及低成本,期望可制造出有五年寿命、每只成本约为100至200元的救生筏。他亦冀可把POD变成如同IKEA的可自行组装式家具,“这样就可进一步降低成本,希望有公司愿意生产,会尽量定于低收入人士可负担到价格,或希望有非牟利机构愿购入,再分发给有需要的人。”
他更放眼世界,“现时全球暖化,今年很多地方都水浸,希望有一天POD能帮忙救人。”
入围James Dyson设计大奖国际赛
卢健斌同时以POD参加了James Dyson设计大奖香港区比赛,击败另外25份作品夺得冠军,“当然开心,是对我这几年读书学习成果的一个肯定。”他小时候已喜欢拆开玩具研究一番,长大后修读产品设计学系,亦是希望以设计新产品改善生活,解决生活上的不便,今年毕业后,亦希望成为产品设计师,“设计到效果好的产品时,很有成功感。”
成为香港区冠军,卢获2,000英镑(约港币20,000元)奖金。他的作品连同另外两项香港区优异作品,晋级James Dyson设计大奖国际赛,与其他22个地区的入围作品,争夺国际殊荣。若成为国际冠军, 胜出学生可获颁30,000英镑(约港币310,000元),就读的大学学系可获5,000英镑(约港币52,000元)。
James Dyson 设计大奖今年第四届,胜出者有机会获科技投资者赏识,过往曾有人投资高达100万美元研发得奖产品。该比赛由电器产品品牌Dyson创办人、公司首席工程师James Dyson设立,以推动启发和支持下一代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