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防灾意识不足 学者教路简单自救三招减损害

撰文: 黎梓纬
出版:更新:

香港人不时受大大小小的灾害影响,如台风、水浸等,但活在医疗、救援系统完善的香港社会里,或令市民渐渐忽略面对灾害时的个人应变能力。中文大医学院助理院长兼灾害与人道救援研究所所长陈英凝教授直言,港人防灾意识仍有不足,建议市民学懂自救三招,提升防灾意识,保护自己及家人。

火警、交通意外亦属本港常见的灾害。(资料图片)

港人口密度高易增各种灾害风险

香港一向被形容为“福地”,“灾害”二字对许多香港人而言,只会联想到较常见的风灾、水灾,陈教授指今年其研究所的调查更显示,有约30%的港人认为本港无灾害,她表示其实交通意外、火警、传染病爆发亦是香港不时发生的灾害种类。

陈教授认为香港人口密度高,容易增加各种灾害的风险,如传染病能快速传播、火警易蔓延至其他单位等,但因本港的医疗、救援系统较完善,令市民没有一般的防灾意识,“有几多人识急救?识用灭火筒?”,正正因为没有办法自救及帮助他人,结果只能等待救援人员处理,错过拯救的宝贵时间。

陈教授认为港人要提升防灾意识,达到自救亦能救人。(卢翊铭摄)

自救三招:获取资讯、了解住处风险及自身和家人健康风险

有见及此,陈教授建议市民要建立一个应付灾害的程序,首先要了解如何获取准确、可靠的事故资讯,如向政府部门查询、阅读新闻等;第二是须了解住处或会面临的风险,如住所在斜坡附近,便要留意是否有足够的预防山泥倾泻设施,又或了解防火设备的使用方法;第三是了解自身和家人面对的健康风险,包括慢性病及相关药物。她指若市民做到以上三点便能大大减低灾害带来的损害。

陈教授认为提升意识很关键,“知道咗之后做唔做系另一件事”,首要还是须了解风险及预防方法。她在2011年成立的灾害与人道救援研究所,积极在香港推广防灾,在网上开设免费课程教育公众有关公共卫生及应对灾害方法,亦分析灾害趋势及影响等。研究所亦有课程予中学教师进修,继而透过学校通识科向年青人灌输概念,长远希望令防灾意识成为每人心中的常识。

该研究所除在本港推广外,亦在亚洲多个发展中国家,如不丹、尼泊尔、北韩等进行灾后救援及教育工作,冀令缺乏资源的人亦能应对灾害,减低伤亡。陈教授及其团队亦正研究全球暖化对本港人口健康的影响。

灾害与人道救援研究所在香港及多个亚洲国家推广防灾意识。(卢翊铭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