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小小事】观塘变天又如何?44年文具老字号屹立“未”倒

撰文: 李颖霖
出版:更新:

热闹的观塘市中心,人来人往,前往商场的、车站的、公司的,人人朝着自己目的地前行,但当中鲜有朝着同仁市集走去。市集内虽然人流稀少,但劳国坤的小文具档还是早早开了舖,等待客人的来临。
作为文具档“海记”的老板,劳国坤在观塘打拼了40多年。看著观塘由旧变新,随著重建又重建,他的小档搬完又搬,舖头面积也越来越细。虽然如此,劳国坤还是守著这间小小的文具档,因为小店跟他连系了大半生,永不言休。

名字中明明没有“海”字,但他介绍自己时,却说人人称他作海叔:“人人见到海记个名,都叫我海叔,但其实系我阿叔个名。不过都系一个称呼啫。”说着,他拿出几块黑色擦胶,说这是日本制的限量版:“我都系得3盒咋,净系卖畀啲熟客。啲熟客嚟唔畀佢,佢闹你㗎!”说完,又拿出另一块擦胶,着记者试用:“真系好干净,我唔系吹水!”

只剩下3盒的限量版擦胶,海叔说要留给熟客。(李颖霖摄)

这件是新品、那件又赢得了日本的文具大赏,海叔如数家珍般介绍店里的文具,他更说有些文具是因和文具公司合作多年才能取货,别处无法买到。如此熟行情,似是毕生都在此行业打滚,但其实这小生意以前只是他的副业。

不靠父荫独力打拼

“我可以讲,我系含住金锁匙出世,但系我唔靠父荫。”海叔谈着自己的故事,突然抛下这句掷地有声的说话。

海叔说,自己出身在环境不错的家庭,不过父亲有两个妻子,关系较复杂,所以他自食其力,年轻时已出来学师工作,做机器工人,后来行业北移,就转行“做hotel”,在酒店的洗衣房维修机械,一做便是廿多年。“要on duty㗎,公司咩部门唔够人我都要帮手啰,好似杂工一样。”他在酒店的工作环境绝非大家想像中舒服:“佢有蒸气烫衫,又有干衣,所以好热,成30几度!”

海叔可说是“含住金锁匙出世”,却不靠父荫独力养活自己的家庭。(李颖霖摄)

作为整个家庭唯一的经济支柱,一份收入要养大4个小朋友,又要供养母亲,回想起来,海叔也说相当吃力,幸好他的叔叔这时帮了他一把:“我阿叔𠮶时喺北角春秧街开文具店,佢话不如畀啲嘢我卖啦,话畀啲(文具)行知佢开分店,等佢哋畀啲货我卖。”

44年两度搬迁

自此,海记文具就落户观塘瑞和街街市,由海叔的妻子看档,他就专心上班打拼到现在。他仍称老婆为“老细”,自己只是小伙计:“我退休先攞返嚟睇㗎咋。”档口经营了13年,因为该处要兴建市政大厦,迎来了第一次搬迁,80年代尾被政府安置到物华街临时小贩市场,想不到20多年后,物华街变成了重建区,又要再搬。“以前个档口大好多,多好多嘢卖。”海叔一边说,一边在不够百呎的舖位比划着以前档口的规模:“我以前仲可以请伙计做几个钟。”

4年前搬到同仁市集,他起初以为这里近地铁站和大型商场,以为这里个“Golden egg”,但想不到人流比以前少了一大截:“我哋依家一日做400蚊生意已经好满足,但喺𠮶边(物华街)我哋一日做千几蚊生意。”

同仁市集就近地铁站和大型商场,海叔一开始也以为这个地方是只“金蛋”。(李颖霖摄)
想不到的是,搬迁后人流稀少。(李颖霖摄)

可幸的是,仍有熟客回头帮衬:“有啲结咗婚嘅带啲细路仔嚟,话‘阿爸阿妈都喺度买嘢’,你话几安慰!”海叔分享自己的营商之道,就是“唔好卖假嘢、唔好贵、唔好闹人”,本着这宗旨,他得意地说:“我做到印度人生意,我好自豪㗎,佢知道你唔会揾笨。”

44年来储下的熟客很多都已长大成人,甚至有人带着儿女继续光顾海叔。(李颖霖摄)

唔做嘢会死

落户同仁市集4年,但这却不是小贩们的最终归处,待重建完成,他们还要再搬一次。近80岁的海叔直言,不知道新市集何时才完成:“有命入到去就搬啦!”

新市集不知何时才会建成,谈及此,海叔说:“有命入到去就搬啦!”(李颖霖摄)

在今天租金、人工样样贵的香港,微利如文具店般的行业都“顶唔住”,在发展迅速的社区中止蚀离场,面对如此环境,海叔的店仍屹立“未”倒。仔大女大,问他为何不退休,享享儿孙福,他马上道:“唔得!我哋做惯嘢,好话唔好听,停亲就死!”说罢,他哈哈大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