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大辩论】 小组短片讲㓥房惨况 姊弟出生至今仅住百呎㓥房

撰文: 黄静薇
出版:更新:

为期五个月的土地大辩论已开展近两个月,土地小组今日(25日)上载新的影片,讲述㓥房儿童的居住环境,有一名小姊弟出生至今仍然住在只有100呎的㓥房,一家四口睡在一张碌架床,等候八年仍然未上公屋。身兼土地供应专责小组成员、香港社区组织协会主任何喜华在短片中慨叹,由八十年代开始关注㓥房居民,不料二十、三十年后,问题依旧存在,呼吁港人在今次的公众咨询中给予意见,选出未来增辟土地的方法。

土地小组今日上载一条约五分钟的片段,讲述几个住在㓥房家庭的儿童故事。(影片截图)

土地小组今日上载一条约五分钟、题为“㓥房小孩篇”的片段,讲述几个住在㓥房家庭的儿童故事,身兼土地小组成员、香港社区组织协会主任何喜华拜访其中一个四人家庭,10岁的姐姐铭及8岁弟弟铭泽由出生至今就住在㓥房,至今已是第八年春秋,却仍未等到上公屋的佳音。

铭恩一家四口租用两个㓥房,合共面积仅约100呎,一家四口睡一张碌架床。(影片截图)

铭恩一家四口租用两个㓥房,合共面积仅约100呎,仍然与其他租户共用厨厕,四个人挤在一张碌架床上睡觉,弟弟铭泽笑称与姐姐共睡时,“脚板底塞入只眼。”然而,他们也渴望能拥有自己的床及房间。两姊弟虽然热爱运动,姐姐铭恩虽是篮球队队员,但由于缺乏练习地方,篮球也早已漏气。

何喜华叹指过去五年间㓥房愈来愈多、面积愈来愈细、租金愈来愈贵,“真系可以住住先?”

此外,片段亦访问一个关注㓥房儿童生活的摄影师程诗咏,忆述曾遇过一名住在㓥房的小男孩,冬天时又冻又饿,当夜更的妈妈只能买热水袋给他,让他不用在寒夜离开房间,“无谂过要饮热水袋嘅水,因为有一阵胶味。”

程诗咏表示有一个妹妹只能借用学校钢琴去练习,于是画了一张纸的钢琴键盘,在家中练习,令他莫大感触,“唔少㓥房家庭将大部分收入用予交租,畀唔到小朋友行得更远。”何喜华表示希望透过今次的公众咨询,提供更多增辟更多土地的方案,改善香港下一代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