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嘉烈医院推措施减厨余 一年省逾7万份餐 免做“大嘥鬼”
在香港这个弹丸之地,每天厨余弃置量可高达3,600公吨,数量惊人。玛嘉烈医院避免成为“大嘥鬼”,早于2015年12月推行减少病房厨余措施:在饭前先查询病人用餐需要,统计当刻所需数量,以免病人收到饭餐后却原封不动,造成浪费。医院日后亦会改变现时以脱水处理厨余并丢弃的做法,改为将厨余送至即将启用的小蚝湾有机资源回收中心。
院方早于2015年在骨科及外科共四个病房推行为期约两个月的先导计划,先安排职员在截止订餐前询问病人的用餐种类及需要,如病人需禁食、手术前、休假回家、家属送饭而不需用餐,遂在订餐系统更新以通知厨房,结果该四个病房的未食用餐比率由31%降至11%,院方遂在同年12月将计划扩展至全院推行。
厨余显著下降 全年减省逾70,000份餐
除预先询问病人外,措施亦包括预设所有外科病房新症病人,需禁食而无需用餐;延长订餐时间,方便病房职员点餐等等,新措施下,院方发现全院的未食用餐数量由2016年2月的13.62%大幅下跌至去年8月的6.69%。
玛嘉烈医院行政事务总经理杨慧洁指,医院能容纳约1,400名病人,每天需准备大概4,000份饭餐,推行此计划后,每天可减少197份,全年可减省逾70,000份。
安排兼职员工负责送餐 减“宁滥莫缺”观念
以往,如病人本来取消饭餐后来却要求用膳,病房职员需填写订餐表格再自行到厨房拿餐, 此举令职员情愿“宁滥莫缺”,不会主动为病人取消饭餐;院方为加强诱因,在计划实施一年后,聘请一名兼职员工额外送餐予各病房,并简化流程以减轻职员工作量。
支援服务部高级院务经理郭咏仪指,医院入住率及病人流动性高,而且病人始终难以控制胃口,因此职员难以准确预测点餐数量。
厨余日后送小蚝湾有机资源回收中心处理
一级厨务主管陈慧雯表示,厨房会分批烹调食物,避免剩余过多饭𩠌,同时会定期变更餐单及改善食物味道,以满足病人需要及喜好。问及厨余的处理方法,她表达现时仅可将厨余脱水处理后丢弃,日后会将厨余送至即将启用的小蚝湾有机资源回收中心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