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辍学儿童】独家:小学个案十年倍增 学者:不适应学制童渐多
学童压力爆煲,辍学问题恶化。《香港01》独家取得教育局数字,显示小学辍学生由2006/07学年的322人,跃升至2015/16学年的668人,十个学年间增幅逾一倍。
中大学者刘玉琼认为,愈来愈多学童不能融入“倒模式”主流学制,加上社会压力逼迫,部分人难以承受而辍学,呼吁摒弃“读大学是唯一出路”的想法,让学童选择自己的发展途径。
教育局表示,近年学生缺课的原因越趋复杂,涉及学习、家庭、心理等多种因素,局方已积极加强跟进,而政府亦研究在小学推行“一校一社工”政策,以加强学生辅导服务。
辍学儿童系列 四之三
小学辍学人数占比齐升 反映辍学年轻化
根据教育局定义,学童连续缺课七日或以上,就当成辍学,当中已排除转校、离港、被判入男/女童院、死亡及患重病等个案。《香港01》向教育局索取过去十年数字,发现小学辍学个案持续增加(见上表),由2006/07学年的322宗,跃升至2015/16学年的668宗,升幅超过一倍;同期小学辍学率,则由0.08%增加至0.2%,升幅为0.12个百分点。
相反,初中辍学个案由2006/07学年的1,584宗,递减至2015/16学年的1,098宗,十年间的减幅逾30%;同期中学辍学率则变化不大,2006/07学年为0.62%,2015/16学年微升至0.64%。
此消彼长下,过去十年小学至初中的辍学个案总数中,小学辍学生占比由16.9%跃升至37.8%,而初中辍学生占比则由83.1%跌至62.2%,呈现“辍学年轻化”趋势。
辍学儿童系列报道:
【辍学儿童・有片】独家:山景双尸半年后交数 教局5年弃寻162失踪学童
【辍学儿童】学童失踪“无法跟进”? 揭教局无发入学令兼无报警
【辍学儿童・有片】独家:小学个案十年倍增 学者:不适应学制童渐多
【辍学儿童】日均25份功课 曾辍学两星期小六生:无时间玩唔开心
中大学者:部分学生找不到读书意义
研究本港辍学问题13年、一直跟进个案的中大社工学系专业顾问刘玉琼博士指,相较其他国家,本港辍学率不算高,增幅平均,但认为小学辍学生人数十年间增逾一倍,反映愈来愈多学童未能适应主流教育制度,情况值得关注。
她形容,主流教育制度单一,以考试主导学习,犹如机器倒模,“大部分学生系塞到入去(主流学校),又或者家长都塞到自己小朋友入去,你唔好理佢哋辛唔辛苦。”不过她指,具批评性、特殊学习需要等“三尖八角”的学生就未能融入,成为遭忽略的一群,“佢哋唔系无思想,唔系懒”,而是这代学生个人意识渐增,部分找不到读书的意义,“为什么要读书?读书有用吗?”
她认为,教育制度其中一个大问题,是以成绩为指标,例如部分学校设精英班,甚至有学校会按成绩派卷,令表现一般的学生有很大的挫败感,一旦他们于朋辈、家庭关系出现问题,就会较易不上学。她认为,以成绩论成败的社会风气必须纠正,亦要确认读大学并非唯一的前途保障,“人嘅前途有好多发展途径,条条大路通罗马。”
竞争文化成压力 小五生忧难置业
不过,刘玉琼认为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教育制度内外的竞争及功利文化,不知不觉压垮小学生。她举例,不少家长将学校等级与子女的前途挂钩,“入咩幼稚园升咩小学,升咩小学就会升咩中学,升咩中学就决定入大学嘅成数,每一步都紧要”,学生年纪小小,就意识到入不到名校,后果是“灾难性”的。她甚至遇过有中一女辍学生的个案,早于小五起已开始质疑,读书能否帮助向上流动,“佢(女学生)有次同我讲,读完书都买唔到楼”。
本港自1991年推行直资计划,原意令学制更趋多元,但刘认为发展至今,却解决不到主流学校以成绩主导的单一化问题,“好多直资都系主流学校转过去,但无改变过主流模式,只系弹性收生,而家长选校时,亦只会按主流价值观去决定学校。”她认为有必要反思主流教育可如何改革,变得具弹性及多元化。
教育局:缺课原因愈趋复杂
对于小学辍学个案明显增加,教育局回应指近年学生缺课的原因愈趋复杂并涉及多种因素,包括学习及社交上的适应、个人成长、家庭及家长管教的问题,也有因为身体、精神及心理等方面的问题。
局方续指,已积极加强缺课个案的跟进工作,会检视处理缺课个案的方法与程序,并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协作与沟通。政府亦研究如何在小学推行“一校一社工”政策,以期加强小学的学生辅导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