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局】两电加价“揿住抢” 与其批评黄锦星 曾荫权更加抵闹?

撰文: 凌昕 林剑
出版:更新:

两电明年电费加价幅度出现戏剧性一幕,在政府出手施压下,港灯的电费加幅由传闻中的双位数,压低到1.9%,相信不少市民都会收货,甚至认为今次林郑果断向财团出手,应记一功。不过开心别太早,因为环境局局长黄锦星预告,2020年后电费可能大幅加价。
且慢!同一个黄锦星,在今年初就两电的利润管制新协议解释时,曾经表示电费有望减价5%,但如今电费不但难减,甚至说有可能要大幅加价,演成林郑班子黄锦星打倒梁班子黄锦星的闹剧。不过追本溯源的话,造成这个问题的人,其实可能是曾荫权。

环境局长黄锦星(中)今年4月宣布两电的准许回报率将下调至8%。(林若勤摄)

林郑不再“腍善” 却难阻电费加风

本港市民2018年的电费加幅在周二(12月12日)终有眉目。消息指港灯一度提出双位数百分点的加幅,但在政府施压下,最终和中电看齐,同样加1.9%。表面上,政府似乎一改过往“腍善”的取态,对电力公司“硬起来”。但其实只须稍为追溯过往两电利润管制协议的谈判过程,不难发现上届政府近乎向两电“放水”之下,现届政府才作了少许补救。而负责此项目的环境局局长黄锦星,可说责无旁贷。

事缘政府在今年4月,与两电就2018年后的利润管制协议达成共识。新协议之下,准许回报率将由9.99%降至8%,当时黄锦星曾指,新协议在2018年10起开始生效之后,明年底的电费有可能下调5%。新协议看似对市民相当“着数”──不但降低了准许回报,而且电费更有望下调,不过正所谓魔鬼在细节中。先不论减电费的愿望已经落空,单看政府原先与两电达成的协议,本身就极具问题。

中电控股总监集团阮苏少湄表示,确实的电费调整未有定案,因为需要参考资本开支等一蓝子因素,所以现时讨论变化幅度是“言之尚早”。(资料图片)

延伸阅读:【持续更新】消息:港灯双位数加电费 遭行会打回头 罕见!

延伸阅读:【拆局】梁振英政府向两电“松章” 电费劲加仅迟早问题

上届政府“松章” 利润协议倾斜两电

利润管制协议的新安排,在2015年起由上届政府和两电开始谈判,而政府的代表则是当时亦是任环境局局长的黄锦星。在与两电谈判之初,政府曾经表示打算将两电的准许回报率,由9.99%降至6%至8%,外界一般预期,最终准许回报率会中间落墨至6.9%左右。不过在4月25日,黄锦星在新闻发布会上拿出一份外界所知甚少的顾问报告,引述内容建议准许回报率下调至7%至9%,最后得出8%的结果。

因此,新利润管制协议将两电准许回报设定在8%,以过往政府的说法不但不是“中间落墨”,而是政府当初提出的区间的上限,一来一回相差了1.1个百分点。以中电和港灯的资产合共以千亿元计,1.1个百分点的差距,已经意味全港市民每年要向两电多付数以亿计的电费。

中电拟于龙鼓滩建一台新天然气机组,有关项目已取得环境许可证,但相关细节仍有待与政府商讨。(资料图片)

延伸阅读:【中电港灯.博评】黄锦星局长话电费将下调 你信唔信?

曾说有望减价5% 恐是政府一厢情愿

但更加令公众哗然的是,利润管制协议由过往的“10+5”安排,即10年期满后检讨,再选择是否续期5年,变成新协议一次过续约15年,至2033年才届满。由于不论经济环境如何,两电利润都与固定资产挂勾,意味在未来15年,无法再调整两电的准许回报率,断送了电力收费的主导权,市民形同“硬食”贵电费。以此推算,在未来15年,市民将较最初估算的6.9%准许回报率,多付以百亿元计的电费。如此谈判结果,可说失败中的失败。

在利润管制协议的新安排公布之后,不少一直有监察两电的环团和压力团体都骂声四起,质疑黄锦星在谈判上向两电“松章”,但更加令人摸不著头脑的,是黄锦星在新安排公布的记者会上,一度表示2018年底的电费有可能下调约5%。不过两电的代表随即“落闸”,表明最终电费能减多少,还要视乎燃料成本、资产投资、利息、营运成本等等等等的N个因素而定。简单来说,所谓利润管制新协议实施之后就有望减电费,恐怕只是当时政府一厢情愿的奢想。

迪士尼制作“剩食捐赠计划”宣传短片,均有年轻人负责设计剧本、拍摄及做后期制作,更邀请环境局局长黄锦星参与演出。(香港迪士尼乐园提供)

延伸阅读:港灯中期少赚9% 冀市民勿对电费调整产生“不切实际期望”

对电力问题不熟书 黄锦星成众矢之的

事实上,两电的电费水平有加没减、加得少已算“偷笑”的局面,一点也不难明白。因为根据政策目标,要在2020年达致大幅减低燃煤发电比例,将较洁净但亦更昂贵的天然气电比例增至五成,两电就要投资新的天然气发电机组、购买更多天然气,必然的结果是电费将大幅上升。尤其黄锦星在与两电的谈判上,将未来15年的准许回报设定在8%,资产膨胀加回报高企的结果,必定是电费易加难减。

其实黄锦星对电力问题的“熟书”程度,一向备受外界质疑。话说在2012时,本身是建筑师的黄锦星刚刚空降环境局,他在一个电台节目上被主持问到利润管制协议的问题,但当时黄锦星既答不出准许回报率是9.99%,更不知协议在2018年到期,其政助在直播室外猛打手势“提水”,仍阻止不了这场“关公灾难”的一幕,惹来政圈以至社会人士的嘲笑,同时亦令人担心他如何“担大旗”代表政府和两电谈判?

“我哋呢啲小市民,希望两电唔好赚到尽。”(资料图片/郑剑峰)

延伸阅读:两电准许回报下调至8% 苏伟文:未来电价仍有上升压力

问责班子职能错配 犹如商经局管天文台翻版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个问题又不能全怪黄锦星。毕竟他既非出身自电力、能源专业,而且两电问题除了是电力能源问题之外,利润管制协议更涉及复杂的财务计算,单是看看两电多年来如何藉基本电费、燃料费、燃料帐结余等名目大玩财技,没有金融底子的黄锦星,以至负责环保事务的环境局为何会招架不住,实在不难理解。

造成这个问题,一定程度是问责局长的职能出现错配。过往有关两电的问题,都会归由主管金融、经济的政策局处理,甚至连财政司也会过问,由一班对数字较敏感的财经官员与两电对口,以便与两电就财务问题拗手瓜。

但直至2007年,时任特首曾荫权改组问责班子,当时问责局职能大执位的其中一个后遗症,是分工不合理,例如把房屋和地政部门拆散,又把运输和房屋勉强组成一个局。另一问题正是将电力事宜,由主管经济事宜的政策局,转交到环境局身上,一直有意见认为,这个错配就如由商经局管天文台一样荒谬,如果将两电的对口责任交给商经局、天文台交给环境局,安排就会相对合理得多。但是这个教训,却是要以市民每年多交以亿计电费为代价,实在过于昂贵了。而要解决政策局之间分工不科学造成施政不彰的问题,可能要留待林郑是否有决心重整问责班子的队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