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产“的士大王”护业界 批网约车司机态度好有因:违法怕被投诉

撰文: 李慧妍
出版:更新:

消委会建议本港发牌准许“网约车”营运,以开放市场并借此促进的士业提升服务质素,惹来的士业界不满。曾有“的士大王”之称、后于金融风暴时破产的李超凡,以“推动的士发展联会”发言人表示,不讳言有部分“害群之马”的士司机态度不好,拒载或滥收车资,但认为政府可透过加强执法及提高刑罚,以增加阻吓力,而非采取“离弃”态度,忽视他们投入的青春和金钱投资。他批评消委会的建议“鲁莽”,又指Uber司机等网约车司机予人有礼貌,是因他们自知违法经营,担心被投诉所致,反问:“(如果)合法之后,他们态度是否受到保障(意指和未合法前一样)?我都不敢担保。”

李超凡指,旧时的士司机因生活压力大,一周会做足6日,但现时多是替工司机,每周做4、5日。(林若勤摄)

当选杰青后四年破产 转北上发展

从事的士行业近40年的李超凡,中五毕业后投身社会,做过车行经纪、游水教练等,1979年考到驾驶的士执照后到车行打工,兼职做夜更的士司机,每晚开工3、4小时赚约200元至300元,半年便买下首部的士,“当时首付1万元,20万元已可买到一部的士,勤力一点加上积蓄,一年内都买到5部。”

及后他向银行借钱购买多部的士,事业亦逐步踏入高峰期,又参与公益活动,于1995年获选十大杰青之一。可惜1997年的金融风暴,令的士牌价暴跌过半,1999年无奈宣告破产,“那时很多人鄙视我,但我觉得要自强不息,即使受到好多屈辱,都要挨得过。”随后他到大陆从事地产业,重新打拼约4、5年,至2005年破产令解除,他回流返港重出江湖:“的士是我的老本行,想回味揸的士时的兄弟情,有好多乐趣。加上现时面对的困境,更加想为业界发声,因为这是影响4万人生计。”

+1

倡车厢安装CCTV监察司机行为

面对近年的士服务饱受批评,如司机拒载、态度差等,李超凡直言,行业中确有“害群之马”令行业蒙羞,但认为透过政府立例规管及警方执法、放蛇拘捕,可有效阻吓违法司机,从而提升司机质素:“在尖沙嘴、中环、铜锣湾拒载较多的地方,警方放蛇拘捕,拉得十次八次,他们就会收歛,又叫法庭加重刑罚,我们都不介意。”

斥政府推政策倾斜市民利益

他又指,过往曾建议在车厢内安装闭路电视,打击拒载行为,并对违规三次或以上的司机,作出吊销司机证罚则,惟一直未获政府回应。他续指,自的士牌照改为投标制度,以价高者得后,对服务未有要求,令政府及业界难以规管持牌者,是政策缺陷,但政府应正视漏洞作出修复,而非开放更多牌照转移问题,“现在政府不是对症下药,是无理会我们感受,政府是推出一个政策出来,‘离弃’我们的士行业,倾斜市民利益,以及倾斜非法营运者。”

对于网约车司机被指较的士司机有礼貌及服务态度好,他估计是因他们自知正违法经营,“惊被人拉、投诉,当然有礼貌啦!(如果)合法之后,他们态度是否受到保障(意指和未合法前一样)?我都不敢担保。”

李超凡表示,因现时的士司机人手不足,车队过去十年未有加车租,新车每日车租约800元,普通车则每日约700元。(林若勤摄)
面对近年电召客货车、白牌车等增加,李超凡无奈指,整个的士行业近5年流失约10万名司机。(林若勤摄)

批消委会建议对业界不公道

现时业界有1.8万部的士,据政府统计,的士司机平均年龄高达58岁,鲜有新血加入。当中主因是的士司机收入低,市区的士司机平均每月1.7万元收入,每更车租约400元,且工时过长。李超凡回想入行时,每日车租约60元至70元,但他坦言,随住经济发展及通货膨胀,车租无可避免会增加,不过视乎多方面因素,认为有空间调整车租费用。

他又说,现时年轻人选择工种增多,行业又没有诱因吸纳新血,“约3年才加人工,又跟不上通胀,起镖价亦甚少调整。”他又抱怨,不少司机转为驾驶电召客货车、白牌车等,令的士司机人手短缺,“若人手足够,车行仍可按表现挑选司机,服务问题亦可解决不少。”

消委会本周二(28日)建议政府利用现时1,500个私家服务出租汽车许可证为起点,容许网约车加入服务,并以发牌制度规管。李超凡直言对消委会建议感到遗憾,又斥该会今次比较鲁莽,“一句共享繁荣,一句共享经济,就可以抹杀一切吗?就可以抹杀所有法律基础吗?如果这样之下,很多法律条款我们都毋需要遵守。”他又说:“未了解透彻问题,就发表言论,对我们是不公道。(消委会)未有考虑的士历史问题,只是单向方便市民,但这些年来,我们将青春、积蓄贡献在的士业界,应该先安置好我们,才作出新政策。”

从事的士行业近40年的李超凡感触道:“我好喜欢做的士,已成为我生活中一部分,尤其以前司机之间很团结、守望相助。”(林若勤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