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委会倡网约车发牌 的士司机怨生意难做是“苦差” 宁愿做看更
消委会昨(28日)发表研究报告,建议政府循序渐进开放网约车市场,以1500个私家服务出租汽车许可证为起点,容许网约车加入服务。有的士司机抱怨,引入竞争令生意更难做,认为小部分的士司机服务态度不佳,影响市民对整个行业的印象。另有的士司机分享,遇上蛮不讲理的乘客,需“硬食”额外车资及维修费,也是有苦自己知。
的士司机:10分满分 给自己8分
的士司机刘先生认为,因小部分的士司机服务质素不佳,令整个行业受牵连,坦言若服务质素10分为满分,会给自己8分,皆因自己无论是短途或长途客,均同样欢迎,不会拒载;惟有时因交通问题影响该程车费,与平时收取的车费有落差,部分蛮不讲理的乘客因而感到不满,为了息事宁人,他只好收取“原价”。他又指,现时的士平台已有电召服务,日后的士即使能同时登记网约平台,作用不大,有关措施只会加剧的士业苦况。
每天收入仅约500元
的士司机李先生指,平日主要做街客生意,认为用的士App接生意太麻烦,并指每天收入平均仅约500元,若做85折的士,收入更微薄,直言若日后竞争更大,倒不如转行,从事人工及工时相若的看更。他直言,有时除了与乘客在车资问题上有争执,要“硬食”乘客因交通问题多出的车资,更分享称,曾驾四人座位的士时,有7名乘客欲强行上车,但因违法而拒绝接载,最终乘客用脚踢的士车身,宣泄不满后迅速离开,最终李先生只好又“硬食”数百元的维修费。
另外,的士司机黄先生也分享,部分客人不会体谅司机的苦况,坦言每天长时间逗留在车厢,总会出现“人有三急”或要食饭的时候,摆出“暂停载客”的牌,客人也照样冲上车;有时客人因赶时间或遇上交通挤塞而影响心情,向司机大骂粗口,只好“能忍则忍”。他坦言,的士司机是一份“苦差”,年轻一代甚少入行,出现司机短缺,认为政府应增加培训,吸引更多年轻人入行。
市民:仍会选搭的士 车资较Uber便宜
市民丁小姐表示,平日接触的的士司机多是“粗声粗气”,态度一般,估计是因为他们平日工作太疲累,直言即使日后有网约车,仍会选择乘搭的士,因为价钱便宜及容易辨认,Uber的车资亦较的士贵一倍。
市民陈小姐称,网约车较方便,可在预约时得知预算费用、附加费及路线,但担心服务质素是否仍能保证。她又指,接触过的的士司机服务态度不太差,只是在繁忙时段较难截的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