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报告前瞻】房屋问题成政治计时炸弹 林郑新政能否解撕裂?

撰文: 吴倬安
出版:更新:

特首林郑月娥将于周三(11日)公布任内首份《施政报告》,房屋政策会为其施政重点。惟公屋轮候时间屡创新高、本港私人住宅售价持续高企,青年要“上楼”难上加难,有立法会议员更认为,“上楼”为本港深层次矛盾的根源之一,到底林郑会有何板斧,应对上述的种种难题?

特首林郑月娥周三(11日)公布《施政报告》,料房屋政策将为重点。(资料图片)

首任特首董建华甫上台,即推出八万五建屋计划,冀在10年内令港人置业比率增至七成,惟此美好愿景因金融风暴、科网股爆破等风波,最终无疾而终。曾荫权任内曾推置安心资助房屋计划,到上任特首梁振英,他力推“辣招”、港人港地、“见缝插针”地觅地建屋。

如此种种,均反映历届政府了解房屋问题的重要性;惟私人楼价指数不跌反升、公屋一般人士平均需轮候4.7年,令社会民怨沸腾。

尹兆坚指,部份会所开放时间“三尖八角”,不利外界团体使用。(资料图片)

身兼房委会委员的民主党立法会议员尹兆坚认为,社会出现深层次矛盾,房屋问题为矛盾的根源,又形容房屋问题是资源和土地分配不正义的“极致”。他认为若年青人能够安居乐业,对社会的怨愤必定会减少,“愈让他们拥有资产,做事便要考虑成本,现时令很多人一无所有,可以打心一横,本死无大害,社会不稳定性自然提高。”

同样是房委会委员的民建联立法会议员柯创盛则指,房屋问题是出现深层次矛盾的部分原因,他认同若能够改善居住问题,社会或变得和谐。他认为问题关键在于,是林郑和政府投放多少魄力解决有关问题。

柯创盛认为,组合屋是“无办法之中的办法”。(资料图片)

到底林郑在房屋政策有何良方妙计?以公私营合作为主的港人置业上车盘计划,将为《施政报告》的重点,同时外界盛传的过渡性组合屋计划和居屋出租补免地价,亦会涵盖在是次的《施政报告》。

若这些政策真的落实,能否解决“上楼”的需求,甚至极其复杂的深层次矛盾?首置上车盘的目标为处于“房屋之上,私楼以上”置业阶梯的港人,即入息介乎52,001元至70,000元左右,料仅约三千个单位。柯创盛认为政策“有好过无”,“好过你眼望我眼,而不作任何尝试,但的确需要时间”。

尹兆坚则认为,这是一个“三不象”的阶梯,“这次我认为是‘松章’予地产商,多于社会大众,阶梯只有一吋高,亦未必有无后续,或成‘港人港地’翻版。”

未能受惠于“上车盘”的市民,改装组合屋计划或成短期的“救命草”,尹柯二人均认为本港需要这类型过渡性房屋,但长远不能单靠组合屋,满合港人房屋需要。

林郑竞选时表明要修补撕裂,同时为港人觅地建屋,能否做到?还看周三公布《施政报告》,能否为林郑的鸿图大计打响头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