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场沦陷.拆局】街客“入侵”屋苑车位 泊车政策之乱何时了
《香港01》侦查发现,本港多个私人屋苑将大批车位租予街客,令屋苑住户难以轮候到车位,事件除涉及违反地契条款,更突显政府多年来对汽车数量暴增袖手旁观、又错判停车场需求,连番错误导致一连串泊车乱象。类似的泊车乱象,是不少大都会的典型“城市病”,不少城市在几十年前已经着手处理,香港政府还要懒懒闲到几时?
延伸阅读:【车场沦陷】4大屋苑车位租街客 地政署证违地契 住客:不公平
车位供不应求 价格急升
《香港01》报道,近年本港私人屋苑车位价格升幅显著,正正与车位租予大批街客有关,而根据有关地契条款,泊车位只供屋苑住户和访客使用。部分遭街客“入侵”情况最严重的私人屋苑,记者抽查屋苑车场的10辆私家车之中,竟然多达8辆车属于街客,但与此同时,逾70位屋苑住户却要轮候由管理处提供的约30个车位。
之所以出现这个现象,主要原因是车辆增长太快,令车位难求。自2006年起,香港私家车数目急增,由约40万辆急增至现时达58万辆,升幅达45%,惟泊车位同期只增加了约9%,至今有约66万个。车位数量远低于汽车增长的背后,最主要因素是近年政府不断修改车位标准指引,4次调低私人屋苑及资助房屋配置车位的指标,最终令新楼盘车位数目大跌,泊车愈来愈难。
事实上,要解决这个难题,并没有甚么石破天惊的方法,要不大量增加车位供应,又或者严格控制车辆数量增长,但政府在这两方面都未能交好功课。结果就出现了汽车数量急增、政府将汽车登记税“袋袋平安”之后,却又未能在都市规划上提供足够车位的局面。车主为求车位,可能要打邻近屋苑停车场的主意,却可能因此违反地契。
延伸阅读:【车场沦陷】屋苑车位价近年屡创新高 学者:地政执法将震撼市场
新加坡严控汽车增长 拥车证寓禁于征
因此,从政策的角度看,其中一个可行方向是控制汽车增长,而最老生常谈的例子,就是新加坡自1990年开始推出的“拥车证”政策,即是有意购车人士要向政府购入一个10年期的拥有汽车资格,由于购入拥车证以竞投方式进行,价格亦非常“海鲜价”,就以1600cc以下的中小型汽车位例,近年曾升至接近8万坡元(约46万港元),近月行情则大约5万坡元左右(约29万港元)。由于“拥车证”可能比车价还要贵,故可用“寓禁于征”的方式控制汽车增长。汽车增长受控,连带对车位的需求亦可控。
延伸阅读:【车场沦陷】新宝城电单车位拆售 经纪谎称街客可租 违专业守则
另一个值得参考的例子,则是日本在60年代推出的“车库法”政策。在二战结束之后,日本经济逐渐改善,加上汽车制造业日渐蓬勃,拥有汽车的国民大幅增多,导致严重的塞车、车位不足等乱象,由于要配合1964年东京奥运会,当时日本政府著手处理包括泊车难在内的一系列问题,而俗称“车库法”的《自动车保管场所确保相关法律》,就是在这个背景下诞生。
日本60年代出招 “车库法”理顺泊位问题
“车库法”的其中一条“辣招”,就是要求购车人士在订车之前,提交一份“停车车位证明书”,而要取得这份证明书,首先要拥有或者租用一个居所附近的车位,再以有关车位的证明文件向所在地的警察机关申请,才可以办齐文件做手续出车上牌。所以日本不少大城市的路面交通或许拥挤,但违泊问题却不算太严重,亦因政府的“车库法”政策形成对停车位的显著需求,日本的停车场业者亦以先进高效见称。
日本政府在几十年前就推出“车库法”处理泊车问题,当年特首林郑月娥仍然只是一个几岁大的小朋友。到了几十年后的今天,香港仍要为泊车问题而一筹莫展,真的很想问一问,一众负责交通运输政策的香港政府高官,在这几十年来到底做过甚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