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僭建搜查.四】业界指僭建问题普遍  批罚款少难有阻吓性

撰文: 黄静薇
出版:更新:

香港楼价屡攀高峰,在寸金呎土的环境,不少港人穷毕生奋斗,只求觅得数百呎方寸之地安居。不过,《香港01》抽查港岛半山区老牌豪宅屋苑,发现不少坐拥千万家财的中产户及富豪,利用顶楼单位优势擅自“向高空发展”,在天台搭建玻璃屋等违规僭建物。业界指出,香港住宅僭建问题极为普遍,屋宇署亦一直未见大力打击,令问题积存已久;有建筑师提醒,位处极高的天台非法搭建物,大部份都未计算风力等承重力,极有可能被大风吹塌造成公众危险。(系列之四)摄影:李泽彤、卢翊铭

关兆伦解释过往公众对僭建物的意识不高,往往於单位兴建未经屋宇署批准的搭建物。(卢翊铭摄)

《香港01》早前抽查半山区7个屋苑的豪宅顶层单位,发现最少31伙涉僭建,其中有屋苑16个单位就有近8成单位涉僭建,数目之多令人惊讶,但业界坦言对此并不意外。

天台僭建物或遇风倒塌

思政筑觉成员、建筑师关兆伦翻查屋宇署图则,对比《香港01》的航拍图时,形容有单位“僭建一层”的情况夸张,但他亦承认楼宇僭建问题普遍,“以往可能公众意识唔系好强,觉得有个地方,(地方)又系我嘅,咁就加个顶。”

他称大厦天台未有为额外加建构筑物预留承重量,僭建物未经屋宇署批准擅自兴建,若遇上台风等恶劣天气,未必可承受其风力,“会唔会不知不觉放多咗家私令结构受损呢,如果打风都有机会塌。”

建筑师关兆伦观看涉嫌僭建的航拍,再对比屋宇署图则,发现半山区豪宅的天台僭建物处处。(卢翊铭摄)

阻吓力不高 业主倾向僭建

关兆伦续指,屋宇署虽有作定期巡查,但全港僭建的数目庞大,署方倾向优先处理危险性较高的僭建物如招牌等。但他认为,即使署方有主动向部分业主发清拆令,碍于阻吓力不高,拆除僭建的诱因根本不大。

屋宇署表示,署方于2016年向现存楼宇的僭建物发出12,901张清拆令,涉及约2.6万个违例构筑物。

僭建千呎 罚款仅7500

翻查过往报道,屋宇署曾于2014年向黄埔新邨6名业主发出清拆令,因该批业主未有遵从而被票控,最终分别被罚款2000至7500元不等,其中僭建逾千呎的业主,仅被罚款约7500元。

香港测量师学会建筑测量组副主席谢志坚补充,根据《建筑物条例》第22条,屋宇署人员需向法庭申请得手令,进入住所视察并取缔违例建筑工程,他坦言前提是需要有基本表证,故搜证方面比较困难。此外,他亦提醒即使僭建物是上一手业主遗留,现时持有物业的住户仍须负上相应的法律责任,“冇得话唔为意就唔关自己事。”

天台僭建物遍布全港,特别在旧区更容易发现。(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