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拆解︱生肉为常见感染源 少数人现致命并发症
玛嘉烈医院怀疑出现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感染群组,根据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资料,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能产生强烈毒素,并可引致严重的食物传播疾病。感染后,病人会出现包括腹痛和腹泻,甚至出血性腹泻,亦可能会出现发烧和呕吐等病征,少数病人的感染可能会发展为危及生命的并发症。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潜伏期、传播途径一文看清。
卫生防护中心资料指,大多数大肠杆菌菌株都不会造成伤害,但某些菌株,如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则能产生强烈毒素,并可引致严重的食物传播疾病。而且任何年龄人士均有可能受到感染,即使是年纪较大的健康儿童及成年人亦可能出现严重感染。
而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的传播途径主要由进食或饮用受污染的食物,如生或未经煮熟的免治肉类、受污染的蔬果、未经消毒的奶类制品等。该病亦可透过粪口途径在人与人之间直接传播。此外,来自被污染的饮用水和游憩用水的水源性传播均曾有报告。而直接接触农场动物或其周围环境也是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感染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
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的潜伏期约为3至8天,一般是3至4天,主要采用支援性治疗。当出现严重腹泻时,患者最重要的是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如出现溶血尿毒症,有可能需要特定的支援和输血治疗。卫生防护中心表示,抗生素不应用作治疗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感染,亦有可能增加溶血性尿毒综合症的风险。
卫生防护中心资料指出,要预防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感染,与预防其他食物传播疾病相似。市民须注意个人及食物卫生:
1. 处理食物时应遵从食物安全五要点,即精明选择(选择安全的原材料)、保持清洁(保持双手及用具清洁)、生熟分开(分开生熟食物)、彻底煮熟(彻底煮熟食物)及安全温度(把食物存放于安全温度),以预防由食物传播的疾病。
2. 处理食物或进食前、处理生的肉类或家禽后、如厕或更换尿片后和接触动物后,都应该用枧液及清水彻底洗净双手。
3. 进食和饮用已彻底煮熟和煮沸的食物和食水。烹煮或翻热食物时,须确保其中心温度达至70°C或以上并维持至少30秒。
4. 避免进食未经消毒的牛奶或未经煮熟的食物。
5. 如出现怀疑受到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感染的肠道病征,特别是出血性腹泻,应立即求医。
而政府食安中心资料则表示,就爆发数据进行的分析发现,全球最常见的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感染来源是牛肉,其次是农产品(蔬果)和乳制品。而且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若污染了冷藏食物,则在冷藏的环境下仍可存活。
不过市民进食冷藏食物前,做足热处理便能减低感染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的风险。食安中心建议市民查看并遵从食物包装上的烹煮或翻热指示,以及要彻底煮熟冷藏食物以供安全食用,中心部分的温度须达到摄氏75 度。